少年食稻不食粟,老居颍川稻不足。
人言小麦胜西川,雪花落磨煮成玉。
冷淘槐叶冰上齿,汤饼羊羹火入腹。
五年随俗粗得饱,晨朝稻米才供粥。
儿曹知我老且馋,触热泉城正三伏。
田家有信呼即来,亭午驱牛汗如浴。
吾儿生来读书史,不惯田间争斗斛。
今年久旱麦粒细,及半罢休饶老宿。
归来烂熳煞苍耳,来岁未知还尔熟。
百口且留终岁储,贫交强半仓无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逊往泉城穫麦(我前往泉城收获麦子)
  • 逊:顺从。
  • 泉城:指古代的泉州,今山东济南市一带。
  • 穫:收获。
  1. 少年食稻不食粟,老居颍川稻不足(年轻时吃米饭而不吃饭粟,老时住在颍川,大米不够用)
  • 饭粟:指食用小米。
  • 颍川: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一带。
  • 不足:缺少。
  1. 人言小麦胜西川,雪花落磨煮成玉(人们说小麦胜过西部平原,雪花落到磨盘上煮成了白玉)
  • 雪:形容小麦颗粒饱满。
  • 磨:磨坊。
  • 成玉:形容小麦煮成的面粉像白玉一样光滑细腻。
  1. 冷淘槐叶冰上齿,汤饼羊羹火入腹(冷淘时用槐树叶来冷却牙齿,喝汤饼羊羹时热气进入身体)
  • 淘:清洗的意思。
  • 槐叶:槐树的叶子。
  • 汤饼羊肉羹:指以羊肉为原料烹制的肉汤面食。
  • 火入腹:热气进入体内。
  1. 五年随俗粗得饱,晨朝稻米才供粥(过了五年随着世俗勉强吃饱,清晨的稻米仅能供应粥)
  • 粗得饱:勉强吃得饱。
  • 晨朝:早晨。
  • 粥:一种将谷物加水煮熟而成的食品。
  1. 儿曹知我老且馋,触热泉城正三伏(孩子们知道我既老了又贪嘴,炎热的泉城正处在三伏天)
  • 儿曹:指孩子们。
  • 老且馋:年纪已高并且贪吃。
  • 触热:受到酷热的影响。
  • 泉城:泉州城,即泉州。
  • 三伏天:中国古代对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的说法,通常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大约在农历六月至八月之间。
  1. 田家有信呼即来,亭午驱牛汗如浴(农民们有消息叫我就来了,中午时分赶着牛在烈日下劳作汗水如洗)
  • 亭午:中午。
  • 驱牛:驱使牛。
  • 汗如浴:汗水流得像洗澡一样。
  1. 吾儿生来读书史,不惯田间争斗斛(我的儿子从小喜欢读书,不太习惯田间的争斗斗斛)
  • 吾儿生来读书史:我的儿出生时就喜欢读书历史。
  • 斗斛:古代量器的一种,用于衡量粮食等物的重量。
  • 不惯:不喜欢,不习惯。
  1. 今年久旱麦粒细,及半罢休饶老宿(今年遭遇了长期干旱,麦粒细小,到了一半的时候我就停止了收割)
  • 今年:这一年。
  • 及半罢休:到了一半停止收割。
  • 老宿:年老的农夫。
  1. 归来烂熳煞苍耳,来岁未知还尔熟(回来后尽情享受美味,明年不知道还能成熟)
  • 归来:回到家乡。
  • 烂熳煞:尽情地享受。
  • 苍耳:一种野菜。
  • 来岁:第二年。
  • 未知还尔熟:无法预知明年能否再次成熟。
  1. 百口且留终岁储,贫交强半仓无谷(为了全家的生活,我们不得不留下一些种子,穷人中有将近一半的仓房没有存粮)
  • 百口:一家人。
  • 终岁储:一年的储备。
  • 贫交:贫穷的人。
  • 仓无谷:仓库里没有粮食。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贫困生活的关注。诗中的语言平实、朴素,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农民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对农作物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