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搜病骨,丝纩莫能御。
析薪燎枯竹,勃郁烟充宇。
西山古松栎,材大招斤斧。
根槎委溪谷,龙伏熊虎踞。
挑抉靡遗馀,陶穴付一炬。
积火变深黳,牙角犹愤怒。
老翁拥破毡,正昼出无屦。
百钱不满篮,一坐幸至莫。
御炉岁增贡,圆直中常度。
闾阎不敢售,根节姑付汝。
升平百年后,地力已难富。
知夸不知啬,俯首欲谁诉。
百物今尽然,岂为一炭故。
我老或不及,预为子孙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买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注释

  1. 苦寒搜病骨:形容天气极冷,使人感到身体疼痛。
  2. 丝纩莫能御:形容寒冷到了极点,无法用丝棉来抵御。
  3. 析薪燎枯竹:形容烧柴时火焰旺盛,烧枯竹的声音震耳欲聋。
  4. 西山古松栎:指西山上的松树和橡树。
  5. 材大招斤斧:意指这些木材大到足以成为斧头砍伐的对象,比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 根槎委溪谷:指树木的根被抛弃在溪谷之中。
  7. 龙伏熊虎踞:形容地势险要,如同龙盘踞在山中,熊虎蹲伏在原野上。
  8. 挑抉靡遗馀:指挑拣树枝没有剩余。
  9. 陶穴付一炬:把挖出的洞穴烧毁了。
  10. 积火变深黳:堆积的火苗变成了深黑色的炭。
  11. 牙角犹愤怒:指炭块的形状尖锐,仿佛还在发怒。
  12. 老翁拥破毡:老翁抱着破旧的毛毯。
  13. 正昼出无屦:即使在白天也没有鞋穿。
  14. 百钱不满篮:一百文钱都装不满篮子。
  15. 一坐幸至莫:一群客人来了,但没有人能够招待他们。
  16. 御炉岁增贡:每年向皇宫进贡御用的炭。
  17. 闾阎不敢售:百姓不敢卖炭。
  18. 根节姑付汝:将树根暂且交给你们。
  19. 升平百年后:太平盛世过去了一百年之后。
  20. 地力已难富:土地的力量已经很难变得肥沃。
  21. 知夸不知啬:只知道夸耀而不知道节约。
  22. 俯首欲谁诉:低头叹息,不知向谁诉说。
  23. 百物尽然:一切都是如此。
  24. 岂为一炭故:难道只是因为一袋炭的缘故吗?
  25. 我老或不及:我年老体衰,或许来不及了。
  26. 预为子孙惧:预先担心子孙们会因此受苦。

译文

冬天的严寒使骨头感到疼痛,丝棉也无法御寒。
劈开的木柴燃烧起来,烧枯的竹子发出巨大的响声。
西山的松树和橡树,它们的木材大得足够让斧头砍伐。
树根被丢弃在溪谷中,像龙一样盘踞在山上,像熊一样蹲伏在原野。
挑拣树枝没有剩余,挖出的洞穴也被烧毁。
堆积的火苗变成了深黑色的炭,形状尖锐,仿佛还在发怒。
老翁抱着破旧的毛毯,正午时分出来却没有鞋穿。
一百文钱都装不满篮子,一群客人来了,但没有人能够招待他们。
每年向皇宫进贡御用的炭,百姓不敢卖炭。
土地的力量已经很难变得肥沃,知道夸耀而不知道节约。
低头叹息,不知向谁诉说。
一切都如此,这难道只是一袋炭的缘故吗?
我年老体衰,或许来不及了。
预先担心子孙们会因此受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冬天炭火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感慨与思考。诗中通过对炭火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社会变迁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最后,诗人以对子孙的忧虑结束,体现了他对后代的关爱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