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担出荆扉,征尘染敝衣。
人怜双鬓改,我悟半生非。
抱璞今谁诉,知音古亦稀。
寻思无一可,吾道欲安归。
【注释】
束担:把行李绑在背上。荆扉:柴门。征尘:旅途的尘土,比喻战乱。敝衣:破衣。怜:怜惜。双鬓改:指头发花白。悟:觉悟。半生非:半生以来的是非。抱璞:怀抱美玉。知音:懂得欣赏自己才华的人。古亦稀:古代也少见。无一可:没有一样可以称道。安归:归何处?指归隐。
【赏析】
这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社会动荡的时期,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而欲归隐山林的苦闷心情。首句“束担出荆扉”,以“束”字起兴,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处境和心情。他带着行囊从柴门出发,踏上征途,去往远方,去实现自己的志愿——报效祖国。然而,现实却是战乱纷纭,山河破碎,人民饱受苦难,自己虽然怀抱美玉,却无人能识其价值;虽有知己,但天下少有知音,所以“人怜双鬓改,我悟半生非”。
二句写自己与世长辞,白发苍苍,感慨世事多艰,自己一生的经历都充满了是非之辩,感叹自己大半生的遭遇都充满了坎坷不平。三、四两句写自己抱着宝玉,却没有找到懂它的人。“古亦稀”,既表达了对古人难以理解自己抱负的慨叹,又表现了自己对时世无知音的悲愤和不满。
末两句“寻思无一可,吾道欲安归?”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决心。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前途的迷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