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晏玄云瞀积阴,平芜气象极萧森。
细看摇落风霜意,已见发生天地心。
毕竟栽倾非外致,岂伊培覆自相寻。
若教宋玉曾闻道,九辩悲思未遽深。
诗句释义与赏析
罗与之《秋林》赏析
- 诗句原文
秋晏玄云瞀积阴,平芜气象极萧森。
细看摇落风霜意,已见发生天地心。
毕竟栽倾非外致,岂伊培覆自相寻。
若教宋玉曾闻道,九辩悲思未遽深。
- 译文解析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而细腻,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天空中乌云密布,给人一种压抑感。平地上的草木看起来十分凄凉,仿佛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仔细品味后,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新生的力量,仿佛天地都在为之欢呼。然而这种新生并非外界所赐,而是自然之力自我显现的结果。如果宋代诗人宋玉曾听闻过这首诗的内容,他或许会感叹其情感之深厚,悲伤之情并未因此而加深。
- 关键词注释
- 玄云:指浓重的云雾,象征着秋天的阴沉和压抑。
- 平芜:意为平坦的草地,形容荒凉的景象。
- 萧森:指萧条冷清,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氛围。
- 摇落:指树叶凋零飘落,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风霜:指寒风和霜冻,常用来形容秋天的寒冷天气。
- 天地心:指自然界万物生长的心力和力量。
- 培覆:指培养和覆盖,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成长和变化。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秋天的一个傍晚,作者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萧瑟的季节,同时也是万物生长的开始。因此,作者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命循环规律的领悟。
- 鉴赏与评价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等元素的运用,表现出对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敬畏和感慨。同时,诗中的“毕竟栽倾非外致”等句子,也表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理解。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艺术魅力的诗歌作品。
- 相关联文学作品
- 《诗经·小雅·北山》:这首诗描写了北山的景色和季节变迁,与本诗的主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 《楚辞·远游》:这首诗表达了屈原对楚国的思念和个人抱负的无奈,与本诗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共鸣。
- 相关人物介绍
- 罗与之(1092年—1161年),字叔蕴,号巽斋,江西南城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是南宋中期的重要文人之一,以其诗词文赋著称于世。他的诗歌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