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编香外雨瓢翻,翰墨场中春日暄。
文到工时疑有助,道逢极处本无言。
当年谁可辈任昉,后世人方怪屈原。
勿谓词章真小技,精粗徼妙岂殊根。
【诗句注释】
- 简编香外雨瓢翻:指在文简的编撰中,如同雨水打翻葫芦瓢一样。
- 翰墨场中春日暄:在笔墨的战场上,如春天一样温暖。
- 文到工时疑有助:当文章写得好的时候,似乎能得到帮助。
- 道逢极处本无言:在学问的极处,原本是不需要言语的。
- 当年谁可辈任昉:当年谁能比得上任昉那样的人呢?
- 后世人方怪屈原:后代的人们反而奇怪屈原。
- 勿谓词章真小技:不要认为写词章是一门小技巧。
【译文】
简编的编撰中,如同雨水打翻葫芦瓢一样。在笔墨的战场上,如春天一样温暖。当文章写得好的时候,似乎能得到帮助。在学问的极处,原本是不需要言语的。当年谁能比得上任昉那样的人呢?后代的人们反而奇怪屈原。不要认为写词章是一门小技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于写作和学问的看法,表达了对写作和学问的热爱以及对前人的敬意。诗中充满了对写作和学问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首二句“简编香外雨瓢翻,翰墨场中春日暄”,描绘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美好情景,如同雨水打翻葫芦瓢一样,写出了写作过程中的轻松愉悦;同时,在笔耕不辍的翰墨场中,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暖意和生机。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美好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和美好。
接着两句“文到工时疑有助,道逢极处本无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写作和学问的理解。他认为,当一篇文章写得工整、完美的时候,似乎能得到一些帮助;而在学问的极处,原本是不需要言语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写作和学问的独特见解,即在写作和学问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有时候则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思考。
然后两句“当年谁可辈任昉,后世人方怪屈原”,表达了作者对前人的敬仰之情。他用任昉和屈原这两位历史人物来比喻自己对写作和学问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他认为,当年谁能比得上任昉那样的人呢?而后世的人们却反而奇怪屈原。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最后两句“勿谓词章真小技,精粗徼妙岂殊根”,表达了作者对于写作和学问的深刻认识。他警告人们,不要认为写词章是一门小技巧,无论是精细还是粗犷,无论是高深还是浅显,都是源于同一个根本。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写作和学问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尊重学问的根本,不要盲目追求表面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