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调鞍马佩金壶,默坐空窗气晏如。
已觉胸襟忘得丧,那知花草就荣枯。
弦何庸绝琴宁有,声未曾销尘本无。
此语倘教游子听,料应诮我一何愚。

默坐

厌调鞍马佩金壶,默坐空窗气晏如。

已觉胸襟忘得丧,那知花草就荣枯。

弦何庸绝琴宁有,声未曾销尘本无。

此语倘教游子听,料应诮我一何愚。

注释:

  1. 厌调鞍马佩金壶:厌倦了骑马和佩带金银器皿。
  2. 默坐空窗气晏如:静静地坐在空旷的窗户前,心情平静宁静。
  3. 胸襟忘得丧:忘记了得失和荣辱。
  4. 弦何庸绝琴宁有:何必弹奏绝妙的琴曲,即使没有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5. 声未曾销尘本无:声音从未消散,它本身就是尘土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没有消失。
  6. 此语倘教游子听:如果这话语被游子听到,他们可能会嘲笑我的愚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花、草、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首句“厌调鞍马佩金壶”,诗人厌倦了骑马和佩带金银器皿的生活,选择了静坐的方式,与外界隔绝,独自享受宁静的时光。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思想境界。
    次句“默坐空窗气晏如”,诗人静静地坐在空旷的窗户前,心中充满了宁静和平和。这种心境的形成,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不再为名利所累,不再为得失而烦恼,而是学会了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第三句“胸襟忘得丧”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看法。他认为,人的一生中不应该过于在意得失,而应该学会放下,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真谛。这种思想观念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
    接下来的两句“那知花草就荣枯”,诗人通过观察花草的生长变化,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他意识到,无论是人还是物,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命运,这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和对未来的豁达胸怀。
    最后两句“弦何庸绝琴宁有”和“声未曾销尘本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音乐和声音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即使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或发出清脆的声音,它们也始终存在于世间,并不会因为演奏或发声而消失。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宇宙规律的理解。
    尾联“此语倘教游子听,料应诮我一何愚”,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自省。他认为自己的观点可能有些幼稚或愚蠢,但如果这些话被游子听到,他们会嘲笑他的浅薄无知。这种自嘲和自责的态度,既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勇气,也反映了他对自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整首诗以咏物起兴,通过对花、草、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他通过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华。同时,他也通过自我批评和反思,展现了他谦逊和自省的品质。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