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
披衣起周览,飞露洒我裳。
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彷徨。
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
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
车马无复见,纷纷操筏郎。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
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
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
今来牛口渚,见月重凄凉。
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牛口见到的月亮景象,以及他在看到月亮时产生的感慨和思念。

首句“牛口见月”直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牛口,即牛头河入海口的地方,这里可以看到月亮。这里的牛口是实指,也暗指诗人自己所处的位置。

第二句“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描绘了夜晚的场景,诗人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亮。这句中的“月脚”指的是月亮的光晕,而“垂孤光”则形象地描述了月光的微弱。

第三句“披衣起周览,飞露洒我裳。”诗人起床后,走出房间,看到了外面的景色。这里的“飞露”指的是雨滴,而“洒我裳”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落在身上的凉爽感。

第四句“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诗人看到了与自己家乡一样的山川景色,感到非常震撼。这里的“浩若涉大荒”形容了景色的壮阔,仿佛置身于一个未知的世界。

第五句“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彷徨。”诗人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而感到心情沉重,无法入睡。这里的“耿不寐”表示诗人内心无法平静,而“独彷徨”则描绘了他孤独无依的感觉。

第六句“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诗人突然想起了去年的一件事——京城下了一场大雨。这里的“丙申年”指的是具体的某一年,而“京邑大雨滂”则描述了那一年的天气情况。

第七句“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诗人回忆起了去年那场洪水的情景,蔡河在夜里决堤,洪水横贯国家南方。这里的“蔡河”指的是一条河流,而“中夜决”则描绘了河水突然溃堤的情况。

第八句“车马无复见,纷纷操筏郎。”诗人回忆起了那时人们惊慌失措的情景,车辆被淹没,人们纷纷乘着木筏逃离。这里的“车马无复见”表示车辆和马匹都不见了,而“操筏郎”则描绘了人们乘坐木筏的情景。

第九句“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诗人回忆起了刚刚过去的秋天,天气突然晴朗起来。这里的“新秋”指的是今年的秋天,而“九陌尚汪洋”则描绘了街道上积水的情况。

第十句“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诗人回忆起了曾经热闹的夜市场景,灯光闪烁,热闹非凡。这里的“龙津观”指的是一个景点,而“灯火亦煌煌”则形容了夜市的繁华景象。

第十一句“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诗人回忆起了夜空中明亮的月亮和稀疏的星星。这里的“新月皎如昼”描绘了月亮明亮如昼的景象,而“疏星弄寒芒”则形容了星星稀疏闪烁的情景。

第十二句“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诗人回忆起了当时对京城的陌生感,以为是江湖之地。这里的“不知京国喧”表示诗人不知道京城的喧嚣,而“谓是江湖乡”则表达了他对京城的陌生感。

第十三句“今来牛口渚,见月重凄凉。”诗人现在来到了牛口渚,再次看到了月亮,感受到了它的凄凉美。这里的“牛口渚”是一个地名,而“见月重凄凉”则形容了诗人再次看到月亮时的心境。

第十四句“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诗人回忆起了过去游玩的地方,到处都是尘土飞扬的景象。这里的“满陌沙尘黄”描绘了当时尘土飞扬的场景,而“旧游处”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地方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