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
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
汝从何方来,笑齿粲如玉。
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
觉来已茫昧,但记说秋菊。
有如采樵人,入洞听琴筑。
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

【注释】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苏轼的一组诗。此诗为其中之一,共十首,每首五句。这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作者归自南山后,在园中所见所感。

我:指作者自己。

归自:从……回来。

南山:指南山。

翠:指青翠。

心随云去:意谓心随着白云飘去。

汝:你。

何方来:你从什么地方来。

粲如玉:笑得象白玉一样晶莹可爱。

探:取、取出。

新诗:指自己的诗作。

秀语:美好而清新的话。

觉来:醒来以后。

茫昧:模糊不清的样子。

采樵人:指砍柴人。

入洞听琴筑:走进山洞里听打柴人弹琴。

遗声:留下的歌声或乐声。

胜人间曲:比人间的歌曲更动听。

【赏析】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苏轼的一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诗写诗人自南归后,游园时所见景物的感受与联想。

首句起笔即写诗人自南归后归来的心情。“我”字点明题旨,表示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归自”、“目”字点出时间、地点,表明诗人归来后所见之景。“山翠犹在目”,写诗人归来后,眼前景仍是青山绿水,故有“犹在目”之说,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山翠犹在目”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它既写出诗人归自南方后,眼前的山色依然那么秀丽鲜明,又暗含着诗人归自南方后,心情依然那么舒畅欢快。这种喜悦之情,不仅表现在诗人的眼前,还表现在诗人的心田上。

次句紧承上句,进一步抒写诗人的喜悦之情。“心随白云去”,是说诗人的心境随着白云飘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三、四句写诗人游园的情景。“梦绕山之麓”,意谓在梦境中也看到山脚下的风景。诗人之所以有如此美好的梦境,是因为诗人游赏得法,他游赏得法,是因为诗人心境开朗,心情舒畅。“汝从何方来”,问话中含有喜悦之情;“笑齿粲如玉”,答话中流露出欣喜之情。这里用一个“笑”字来表现诗人喜悦的心情,既简捷又传神。

五、六两句紧承上文,写诗人游园之后的感受。“探怀出新诗”,“探”即取出之意,诗人游园后,把新诗取出来读。“秀语夺山绿”,意谓这些美丽的诗句使周围的景色也显得更加秀丽动人。这两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觉来已茫昧”,意思是说醒来后感到茫然不解;“但记说秋菊”,意思是说只是记得秋天里菊花盛开时的景象。这两句写诗人游园之后的感受。由于诗人游园时心情愉快,因而醒来后感到茫然不解;而这一切又都只因为诗人在游园时曾想到过秋天里菊花盛开时的景象。这两句虽写诗人游园之后的感受,但与前面的游园情景紧密相连,所以仍可以看作写游园情景,只不过这两句是从游园者的角度来写的罢了。

“有如采樵人,入洞听琴筑”,两句写诗人游园时听到的声音,以采樵人入洞听琴筑比喻诗人游园时听到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听到音乐时的感受。这两句虽是从采樵人的角度来写的,但也可以看作写诗人游园时听到的音乐,只不过这两句是以采樵人入洞听琴筑比喻诗人游园时听到的音乐而已。

“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两句写诗人归来后的感受。“归来写遗声”,意思是说诗人归来后把游园时感受到的美好声音写出来;“犹胜人间曲”的意思是指诗人所写的声音比人间的声音要好得多。这两句写诗人归自南方后对游园时的感受和评价。前一句说诗人归自南方后,把游园时所听到的美好的音声写出来,后一句说这首诗比世间的歌谣要好得多。这两句是写诗人归自南方后的感受和评价。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是一篇描写游园情景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