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
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
退之惊笑子美泣,问君久假何时归。
世间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东坡)为好友孔毅父所作的一首七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
  • “羡君”:羡慕你,表达对你的赞赏之情。
  • “戏集”:以游戏的方式汇集或模仿。
  • “指呼市人如使儿”:用比喻手法说,就像是在称呼市集上的商贩为“使儿”,这里形容孔毅父巧妙地运用了他人的诗句。
  1. “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
  • “天边鸿鹄”:比喻高远、理想的追求者。
  • “不易得”:难以得到。
  • “随家鸡”:比喻平庸、没有大志的人。
  • 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孔毅父能够巧妙运用古人诗句,将普通事物与高尚理想联系起来的能力的赞叹。
  1. “退之惊笑子美泣,问君久假何时归”
  • “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 “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
  • “惊笑子美泣”:韩愈看到杜甫的诗歌时,既惊讶又感动落泪。
  • “问君久假何时归”:询问孔毅父这种巧妙使用诗句的能力什么时候能归还给他自己。
  1. “世间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
  • “世间好句”:世上的好句子都是众人所共有的。
  • “明月自满千家墀”:就像明亮的月亮自然洒遍千家一样,好的句子也是大家共同享有的。
  • 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好的文学作品是所有人共享的财富,强调了文学的普及性和共享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好友孔毅父才华的赞美之作。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的引用和模仿,表达了对孔毅父智慧和才华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和态度,即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创新,善于将古典诗词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苏轼对美好事物的共同分享和珍视,以及对文学价值的普遍认同。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