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
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我引而高之,则为日星悬。
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
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
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
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
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
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
委运忧伤生,忧去生亦还。
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
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

翻译

  1. 我理解神并非仅是形,为何与人类天有差别?
  2. 难道仅仅是在“三才”之中,万物都如此吗?
  3. 我向上引导(神明),它就像悬挂的日星。
  4. 我向下散播(神明),它难道不是山和川?
  5. 三皇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们的存在依然在我前面。
  6. 八百年必有终结,彭祖也不是永远长寿的。
  7. 急切地寻求一醉(以酒解忧),表达出露槿花的艳丽。
  8. 有酒不辞醉酒,无酒则饮用泉水。
  9. 树立善行以求得他人的赞誉,饥饿的人会像贪食涎液一般。
  10. 把命运委于自然,忧伤离去生命亦将归来。
  11. 放纵自在在大化之中,正是被大化所缠绕。
  12. 应该尽情享受就应尽情享受,何必再言这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神与人、自然以及生与死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诗人通过对“神非形”、“三才中”等哲学概念的探索,揭示了神的本质和存在方式,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生死轮回的深刻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将“我引而高之”比作“日星悬”,将“我散而卑之”比作“山与川”,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三皇虽云没”和“至今在我前”等历史人物的命运,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最后一句“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由和解脱的追求,以及对宿命论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