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
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
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
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砧几。
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
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
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注释】

  1. 先主:指刘备。刘璋:东汉末年蜀汉的建立者,刘焉的儿子,后为益州牧。2. 兵意颇不义:指刘备伐东吴时,因受孙权的挑衅而兴兵讨伐,其动机是正义的。3.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古豪杰:指古代的英雄。4. 何乃:何用。5. 庸主:平庸的君主。6. 死不二:誓死效忠。7. 严子(指严颜):严颜字子陵,原为益州别驾,刘备入川时,任巴西太守。8. 谈笑傲砧几:形容严颜为人高傲、不卑不亢。9. 国亡君已执:国家覆灭,君主已被俘获。10. 嗟子死谁为:叹惜严颜的死亡,不知该由谁来承担责任。11. 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是谁将他们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让后人为他们流泪?12.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叹息那些战死的将领们,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让后世的人们感到心痛和不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歌颂严颜等人的忠烈精神而写的。严颜曾劝谏刘备不要伐东吴,但刘备不听。后来刘备兵败于夷陵,被东吴所擒。当有人要向刘备告密时,严颜厉声斥责道“我受恩多,死无遗恨”,最后以身殉国。全诗对严颜的忠勇之节大加歌颂。
    首句“先主反刘璋”,即指刘备攻取益州。刘璋是东汉末年益州的统治者,他投降了曹操,又投降了刘备。第二句说刘备伐吴的动机是不正义的。第三句写刘备的谋臣诸葛亮是个英雄人物。第四句写刘璋是一个庸碌无能的君主,不能使他为蜀汉效力,只能让他去死。第五句是说严颜自己很贤明,不会随随便便地屈服,而是会傲然屹立于世。第六句说国家覆没之后,君主已经被捕,感叹严颜的死亡不知由谁负责。第七句写有人将他们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上,让人们为他们流泪。最后两句是对死者的哀悼,叹息那些战死的将领们,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让后世的人们感到心痛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