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煜的代表作。全诗以景起,以情终,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这句诗描绘了早晨长淮江上的波涛声拍打着枕头,月光透过窗户照入室内,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然而,词人的心情却因为无情的汴水向东流去而感到悲伤,只能带着深深的离愁向西州而去。这里的“无情”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哀怨之情。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这句诗回忆了过去与朋友们一起在竹溪花浦饮酒作乐的情景,那时大家欢声笑语,酒味浓厚,仿佛比眼泪还要甜。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只剩下无尽的烦恼和忧伤。这里的“谁教风鉴在尘埃”暗示了命运的无常,以及词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赏析:
这首《虞美人》通过对长淮江上波声拍枕、月光窥人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亡国之痛的哀伤。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满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恐惧,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李煜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