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曾无属物心,野行聊得据鞍吟。
路经废苑情通古,水绕苍山意共深。
残日花间浮暖艳,断云楼外卷轻阴。
骚人自昔伤鶗鴂,休苦风前送好音。
【注释】
春暮:春天将要结束。
曾无属物心:没有归属之物的心,指诗人的心境。
野行:郊野之行。
据鞍吟(yín):骑马时吟诵诗歌。
路经废苑:走过荒废的皇家园林。
古:旧。
水绕苍山:形容水环绕着苍翠的山峦。
断云:飘忽不定的云雾。
鶗鴂(zhì è):即杜鹃,一种鸟类,叫声凄切,古人常以之比喻哀怨的歌声。
【赏析】
《春暮自御宿川之华严寺》,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是诗人在一次郊游途中所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通过作者对眼前春光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流逝时光的惋惜之情。
首联“春暮曾无属物心,野行聊得据鞍吟”,首句点明题目中的“春暮”,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次句写出了春末夏初时节,诗人心情舒畅地骑马出游的情景。
颔联“路经废苑情通古,水绕苍山意共深”,颈联“残日花间浮暖艳,断云楼外卷轻阴”,尾联“骚人自昔伤鶗鴂,休苦风前送好音”。这四句是此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此诗最为人所称赞之处。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一幅幅如画的景色,并抒发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尾联“骚人自昔伤鶗鴂,休苦风前送好音”两句,是诗人感慨人生的一种表达方式。诗人借“鶗鴂”之鸣来暗喻自己内心的悲凉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事物的珍惜之情。诗人认为,既然美好的事物总会消逝,那么与其在它们消失之前苦苦挽留,不如接受这个事实,让它们随风逝去,不再打扰我们的安宁生活。这是诗人对生命的一种豁达和乐观态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