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注释】

噫:惊叹词。

六国合从:指战国时期,六个国家联合抗秦的合纵联盟。合从,即合纵,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

辩说:善于辩论的才能。

刘项并世:指汉高祖刘邦和项羽。两人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

筹划战斗:指策划战争的策略与计划。

谟谋谏诤:指在朝廷中提出建议、进献计谋的人。

斯:代词,这。

方此数君未出之时: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像这些贤才一样的君主。方,正。此,指“六国合从”、“刘项并世”和“唐太宗欲治”等历史事件。

不求之、不用之:不重视和利用他们。之,代词,他们。

【译文】

唉!今天天下恐怕真要担忧没有人材可用了。我听说,战国时期六国联合抗秦时,就出现了能言善辩的人才;汉高祖和项羽并立于世时,就出现了善于谋划和指挥战斗的将领;唐太宗想要治理朝政时,就出现了能出谋划策、敢于直言劝谏的臣子。这些人在那些君主没有出现的时候,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人才;如果人君想要得到这样的人才,那就一定会有了。现在我却认为天下广袤,人很多,却还说实在找不到可以任用的人才。我不相信这个说法。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的一段话。他以六国合纵、刘邦项羽、唐贞观盛世为喻,来说明有才能的人对于国家是多么重要。作者指出,只要人君重视人才,就会涌现出像诸葛亮、曹操那样的大才,而不必等到他们出现才去使用。这种思想反映了苏轼本人的治国之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