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于此养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之伎、一曲之学,无所不养。而又取士大夫之材行完洁,而其施设已尝试于位而去者,以为之师。释奠、释菜,以教不忘其学之所自;迁徙、逼逐,以勉其怠而除其恶。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古之在上者,事不虑而尽,功不为而足,其要如此而已。此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国家而立学之本意也。
诗句及译文:
-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意思是国家不能有一天没有政治和教化的存在。
- 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因此,教育不能有一天在世界上消失。
-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古代将天下的农田划分成井字形状,而设立学校、乡学、国学等制度在其中。
- 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的政:这些是古代政府用来治理社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
- 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所有关于完成工作、献上战利品、审讯囚犯的工作,都是在学校的教授下进行的。
- 于此养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之伎、一曲之学:在这里培养天下的智者、仁者、圣人、正义、忠诚和谐的人,以及各种各样的技艺和学术。
- 而又取士大夫之材行完洁,而其施设已尝试于位而去者,以为之师:同时选拔出有才能品行端正的士大夫,并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然后作为老师的人选。
- 释奠、释菜,以教不忘其学之所自;迁徙、逼逐,以勉其怠而除其恶:通过举行释奠仪式、祭祀先祖等活动来教育人们不要忘记所学知识的来源;通过迁移、逼迫等手段来勉励人们在懈怠中消除邪恶。
- 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因此,士人每天所见所听都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方法。
- 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他们必须致力于仁义,并且所学的内容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 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如果一天就能被选拔出来担任公卿大夫等官员,那么他们的品行就已经被确定无疑了。
- 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而且对于被选拔的士人来说,他们的施政措施也都是他们以前就已经见过听过的,不需要经过实践学习之后就能掌握。
注释:
- 天下: 指整个国家。
- 政教: 政治和教化。
- 古者: 古代。
- 井田: 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
- 庠、遂、序: 分别指学校、乡学和国学,是古代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乡射饮酒、春秋合乐: 指的是古代的礼仪制度,包括射礼和饮酒、音乐等方面的活动。
- 养老劳农、尊贤使能: 指的是古代重视农业劳动、尊重贤能人才的政策。
- 考艺选言: 考核学生的艺术才能和言论能力。
- 二帝、三王: 指中国古代的两个皇帝和三个帝王,他们是古代理想的统治者。
- 本意: 根本意图。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古代的政治体制与教育制度的结合,强调了教育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展示了教育如何成为选拔官员和塑造国民的重要途径。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对知识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文化对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视。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示了教育和德行对于个人以及国家的长远影响,体现了古代对于“德治”和“礼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