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女诗人李清照之手,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王莽建立的新朝之间的矛盾。后两句则聚焦于不愿屈服于司马氏政权的嵇康,他为了坚守气节而选择了死亡。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人物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

  1. 诗句解析
  •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这里用“继绍”指西汉和东汉的传承,而“赘疣”则喻指新朝(王莽建立的新朝)的无用与多余。
  •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这里的“中散”指的是嵇康,他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1. 诗意解读
  • 通过对比两汉的传承与新朝的出现,诗人揭示了历史上的复杂性与变迁。
  • “所以嵇中散”突出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壮,嵇康以其高尚的气节和决绝的态度,成为了不屈不挠的化身。
  • “至死薄殷周”则表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抉择的深刻理解,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坚持正义和理想。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宋金战争之际,北方的局势动荡不安。
  • 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了对那个时代英雄事迹的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1. 关键词注释
  • “继绍”:指继承和发展前人的事业或文明。
  • “赘疣”:指多余的部分,比喻无用之物或多余之人。
  • “中散”:古代对嵇康的尊称,嵇康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以高洁著称。
  • “殷周”:指商朝和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
  1. 文化内涵
  • 这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体现了诗人对民族精神和个人品格的追求。
  • 嵇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忠贞不渝的象征,体现了文人的高风亮节。

李清照的《咏史》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要回顾,更是一次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诗中的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