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这首诗是欧阳修写给他的好友欧阳舍人(欧阳修的朋友,字公弼)的一封信。这封信中,欧阳修在赞美自己的道德文章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下面是逐句释义:

寄欧阳舍人书
谁能够完全理解您和欧阳公呢?不是有道德的人能够写出文章吗?如果有道德的人对于邪恶的人,不会接受他而会记住他,而对于普通人,就能够分辨出他的好坏。但是人的品行,有的情义善良但行为不好,有的有意图奸诈但外表看起来很善良,有的善与恶相差很大却无法具体指出他的善恶,有的名声大于实际,有的名声大于他的实际成就。就像用人一样,如果不是有道德的人,怎么能分辨清楚而不被迷惑,讨论起来不偏不倚呢?如果不被迷惑不偏不倚,那么公正和正确就显而易见了。然而,他的文章写得不够好,所以世人还不会传颂,于是他又在文章上取得了双重的成就。所以说,不是有道德的人能写出文章就没有用,难道不是这样吗?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正和正确,他的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到他感人的地方,则往往潸然不知涕之流落也,何况他的子孙呢?何况我呢?他们追怀祖德而思考如何传承下去的原因,就知道先生赐给我一纸恩典而及于我的三族。他们的感激和回报,应该怎么样来图谋呢?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信,通过对欧阳公的道德文章的赞扬,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欧阳修通过这封信,向自己的朋友欧阳舍人展示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信心。整篇文章充满了对道德的尊重和追求,对前辈的敬仰和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