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闲。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诗句: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译文:天是否一定能够预测呢?贤人不一定富贵,仁人不一定长寿。
注释:天:指天命。可必:可以预测。贵:富贵。寿:寿命长久。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天命不可预测的观点,认为贤人和仁人不一定能够得到富贵或者长寿。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诗句: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译文:善良的人常常懈怠,邪恶的人则放纵自己。
注释:怠:懈怠。肆:放纵。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善良与邪恶的行为方式,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认为,即使是善良的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懈怠;而邪恶的人,则可能因为内心的不安或贪欲而放纵自己。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批判。

诗句: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译文:像盗跖那样长寿,孔丘、颜回那样遭遇灾难,这些都是因为天命尚未确定。
注释:跖:古代传说中的大盗。孔:指孔子,春秋时期的大儒。颜:指颜回,孔子的学生。厄:遭遇灾难。
赏析:诗人在此进一步论述了天命的不确定性,指出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也可能存在因天命未定而遭遇不幸的情况。这一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诗句: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译文: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开始时被蓬蒿所困,后来遭受牛羊的伤害;然而最终它穿越四季,经历千年岁月却始终不改变,这是因为它的本性已经被天命所确定。
注释:生:生长。蓬蒿:植物名。牛羊:动物名。四时:四季。阅:经历。不改者:始终如一。
赏析:诗人通过松柏的生长过程,比喻说明了天命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尽管外部环境可能会带来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个人的本性和德行得到天命的认可,就有机会克服这些困难并取得成功。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品德和坚持的重要性。

诗句: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译文:善与恶的因果报应最终会体现在子孙后代身上,这种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
注释:报:因果报应。至:最终。定:影响。
赏析:最后一句诗人总结说,善与恶的因果关系不仅影响着当世的人,还会延续到子孙后代。这表明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未来有着深刻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道德伦理的重视和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