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怀王入秦时,楚人之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夫岂彼能逆知其势之必至于此耶?盖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固臣直取古今常理而论之。夫所谓古今常理者:逆顺之相形,盛衰之相寻,如符契之必同,寒暑之必至。今夷狄所以取之者至逆也,然其所居者亦盛矣。以顺居盛,犹有衰焉;以逆居盛,固为衰乎?臣之所谓理者此也。不然,裔夷之长而据有中夏,子孙有泰山万世之安,古今岂有是事哉!今之议者皆痛惩往者之事,而劫于积威之后,不推项籍之亡秦,而威以蔡谟之论晋者以藉口,是犹怀千金之璧,不能斡营低昂,而摇尾于贩夫;惩蝮蛇之毒,不能祥核真伪,而褫魄于雕弓。亦已过矣。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势而自卑,精心强力,日语二三大臣讲求古今南北之势,知其不侔而不为之惑,则臣固当为陛下言自治之策。
美芹十论 · 自治第四
方怀王入秦时,楚人之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夫岂彼能逆知其势之必至于此耶?盖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固臣直取古今常理而论之。夫所谓古今常理者:逆顺之相形,盛衰之相寻,如符契之必同,寒暑之必至。今夷狄所以取之者至逆也,然其所居者亦盛矣。以顺居盛,犹有衰焉;以逆居盛,固为衰乎?臣之所谓理者此也。不然,裔夷之长而据有中夏,子孙有泰山万世之安,古今岂有是事哉!今之议者皆痛惩往者之事,而劫于积威之后,不推项籍之亡秦,而威以蔡谟之论晋者以藉口,是犹怀千金之璧,不能斡营低昂,而摇尾于贩夫;惩蝮蛇之毒,不能祥核真伪,而褫魄于雕弓。亦已过矣。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势而自卑,精心强力,日语二三大臣讲求古今南北之势,知其不侔而不为之惑,则臣固当为陛下言自治之策。
注释:
- 方怀王入秦时:指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所灭后,屈原对楚国的担忧。
- 楚人之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灭楚,屈原问于太史令曰:‘吾闻之,时日不利兮,乃颠覆其国家。’”这里引用了屈原的话来表达对楚国灭亡的担忧。
- 夫岂彼能逆知其势之必至于此耶:难道楚国的人能够逆推并知道秦国最终一定会灭亡楚国吗?
- 盖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就像天道循环、善恶有报一样,这也是基于一定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
- 固臣直取古今常理而论之:我(作者)直接依据历史上的常理来进行论述。
- 逆顺之相形,盛衰之相寻:逆境与顺境之间相互对照,兴盛与衰败之间相互寻找规律。
- 如符契之必同:就像契约或信物上的文字和符号必须完全一致一样。
- 今夷狄所以取之者至逆也:现在少数民族之所以侵略中原,是因为他们的侵略手段极其恶劣。
- 然其所居者亦盛矣:然而他们占领的地方却很繁荣。
- 以顺居盛,犹有衰焉;以逆居盛,固为衰乎?臣之所谓理者此也:如果顺应这种趋势,那么还会衰退;如果违背这种趋势,那么就会衰落。这是我的观点。
- 不然,裔夷之长而据有中夏,子孙有泰山万世之安,古今岂有是事哉!今之议者皆痛惩往者之事,而劫于积威之后: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的议论者都是因为受到过去的失败的惩罚,并且受到了强大的压迫。
- 不推项籍之亡秦,而威以蔡谟之论晋者以藉口:如果不去推求项羽灭亡秦朝的原因,而是用蔡谟关于晋国灭亡的言论来作为借口。
- 是犹怀千金之璧,不能斡营低昂,而摇尾于贩夫:这就像抱着价值连城的玉璧,却不能扭转局面,反而向小贩讨好一样。
- 惩蝮蛇之毒,不能祥核真伪,而褫魄于雕弓:不能分辨真蛇和假蛇,也不能辨别真假,最后甚至被弓箭所惊吓。
- 亦已过矣。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势而自卑:所以我建议陛下应该先恢复古代的东西然后再自视,而不是因为六朝灭亡的事实就自卑。
- 精心强力: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
- 日语二三大臣讲求古今南北之势:告诉几位大臣研究古今中外的政治形势。
- 知其不侔而不为之惑:明白这些情况并不相同,因此不会因此而迷惑。
- 则臣固当为陛下言自治之策:那么我就应该为陛下提出管理国家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