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人诚能也,任之不专则不可以有成。故孟子曰:「五谷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何则?事有操纵自我,而谋之已审,则一举而可以遂成;事有服叛在人,而谋之虽审,亦必持久而后可就。盖自古夷狄为中国患,彼皆有争胜之心,圣人方调兵以正天诛,任宰相以责成功,非如政刑礼乐发之自己,收之亦自己之易也。朝而用兵,夕而遂胜,公卿大夫交口归之,曰:「此宰相之贤也。」明日而临敌,后日而闻不利,则群起而媒孽之,曰:「宰相不足与折冲也。」乍贤乍佞,其说不一,于是人君亦不能自信,欲求之立事,难矣哉!
臣读史,尝窃深加越句践、汉高祖之能任人,而种、蠡、良、平之能处事:骤而胜,遽而败,皆不足以动其心,而信之专,期之成,皆如其所料也。观夫公稽之栖,五年而吴伐齐,虚可乘也,种、蠡如不闻;又四年,吴伐齐,虚可乘也,种、蠡反发兵助之;又二年,吴伐齐不胜,而种、蠡始袭破之,可以取之,种、蠡不取;又九年而始一举灭之。盖历二十又三年,而句践未尝以为迟而夺其权。丰沛之兴,秦二年,汉败于薛;汉元年,高帝厄于鸿门;又二年衅于彭城;又三年,困于荥阳;又五年不利于夏南。良、平何尝一日不从之计议,然未免于龃龉者,盖历五年而始蹶项立刘,高帝亦未尝以为疏而夺其权。诚以一胜一败兵家常势,惩败狃胜,非策之上。故古之人君,其信任大臣也,不间于谗说;其图回大功也,不恤于小节;所以能责难能不可为之事于能为必可成之人而收其效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美芹十论久任第九”是辛弃疾在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宋孝宗期间)写的《美芹十论》中的第九篇。这组论文主要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其中,“臣闻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核心观点:世上没有什么是难以做到的,只要有能力和决心,就一定能成功。这是对个人能力与责任的肯定。
“人诚能也,任之不专则不可以有成。” 这句话强调了责任心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只有能力,但没有责任担当,那么他就无法完成任何事。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成就都是由那些能够承担重任的人完成的。
引用孟子的话“五谷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来进一步阐释责任和专注的重要性。这里用“五谷种”比喻有能力的人,“不熟”表示如果没有专注和努力,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专注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盖自古夷狄为中国患,彼皆有争胜之心,圣人方调兵以正天诛,任宰相以责成功,非如政刑礼乐发之自己,收之亦自己之易也。” 这段文字反映了历史上的一些政治策略。它表明,当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时,统治者需要通过调动军队来维护正义,而宰相则被赋予了确保成功的重任。这种策略并不是依靠政治、法律或礼仪来实现,而是通过直接的行动和努力来达成目标,这更加强调了责任和专注的重要性。
《美芹十论》不仅是一部军事论著,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和分析,传达了许多关于责任、专注和个人能力的深刻见解。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鼓励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勇于承担责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机会,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