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昔为密州,殿中丞刘庭式为通判。庭式,齐人也。而子由为齐州掌书记,得其乡闾之言以告予,曰:「庭式通礼学究。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娶盲女,与之偕老。」盲女死于密,庭式丧之,逾年而哀不衰,不肯复娶。予偶问之:「哀生于爱,爱生于色。子娶盲女,与之偕老,义也。爱从何生,哀从何出乎?」庭式曰:「吾知丧吾妻而已,有目亦吾妻也,无目亦吾妻也。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驰,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予深感其言,曰:「子功名富贵人也。」或笑予言之过,予曰:「不然,昔羊叔子娶夏侯霸女,霸叛入蜀,亲友皆告绝,而叔子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君子是以知叔子之贵也,其后卒为晋元臣。今庭式亦庶几焉,若不贵,必且得道。」时坐客皆怃然不信也。昨日有人自庐山来,云:「庭式今在山中,监太平观,面目奕奕有紫光,步上下峻阪,往复六十里如飞,绝粒不食,已数年矣。此岂无得而然哉!」闻之喜甚,自以吾言之不妄也,乃书以寄密人赵杲卿。杲卿与庭式善,且皆尝闻余言者。庭式,字得之,今为朝请郎。杲卿,字明叔,乡贡进士,亦有行义。元丰六年七月十五日,东坡居士书。
诗句:
昔为密州知,刘庭式通礼学。未第议婚女,及第娶盲女。
译文:
以前我在密州做官时,刘庭式担任通判,他是齐人。我的弟弟苏辙在齐州掌书记,通过他了解到刘庭式是个懂礼仪的人。他未中进士前曾“议娶乡人之女”,但尚未送聘礼,后来他考中了进士,而那个女子却因病而双目失明。刘庭式与盲女结婚后一直相守到老。盲女的病愈后两人恩爱如初。
关键词注释:
-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刘庭式:字得之,宋齐州人,以通判密州(今山东省诸城)的职务而闻名。他的故事被苏轼记录在《书刘庭式事》中,体现了他守信重义的个人品质。
- 盲女: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因疾病失去视力,但她并未因此放弃生活。她的坚强和乐观感动了刘庭式,最终促成了他们的美满姻缘。
- 苏轼:即东坡居士,他的诗词文章深受人们喜爱,其思想境界也影响了后世无数人。他的这封信不仅是对刘庭式的赞扬,也是对自己品德的一种自省和提升。
- 李昌龄、吴曾、祝穆:宋代文人,他们的著作中多次引用并转述刘庭式的事迹,使得这个故事广为人知。
- 章定:南宋时期人物,他的著作《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也有关于刘庭式事迹的记载。
- 王称、沈括、章定、王称:《东都事略》、《梦溪笔谈》,这些作品中的记述为后世研究刘庭式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刘庭式不弃糟糠、遵守承诺的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不仅以自己的诗词文章传颂千古,更以自身的行为举止影响着后人。这首诗不仅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诚信、爱情和坚守原则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