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有织妇,蓍簪葛帔,颜色憔悴,喟然而让于蚕曰:“余工女也,惟化治丝枲是司,惟服勤组紃是力,世受蚕事,以蕃天财。尔之未生,余则浴而种以俟;尔之既育,余则饬其器以祗事;尔食有节,余则采柔桑以荐焉;尔处不慁,余则弭温室以养焉;尔惟有神,余则蠲其祀而未尝黩也;尔惟欲茧,余则趣其时而不敢慢也;尔欲显素丝之洁,余则具缫盆泽器以奉之;尔欲利布幅之德,余则操鸣机密杼以成之。春夏之勤,发蓬不及膏;秋冬之织,手胝无所代。余之于子可谓殚其力矣!”

“今天下文绣被墙屋,余卒岁无褐;缇帛婴犬马,余终身恤纬。宁我未究其术,将尔忘力于我耶?”

蚕应之曰:“嘻!余虽微生,亦禀元气;上符龙精,下同马类。尝在上世,寝皮食肉;未知为冠冕衣裳之等也,未知御雪霜风雨之具也。当斯之时,余得与蠕动之俦,相忘于生生之域;蠢然无见豢之乐,熙然无就烹之苦。自大道既隐,圣人成能,先蚕氏利我之生,蕃我以术,因丝以代毳,因帛以易韦;幼者不寒,老者不病:自是民患弭而余生残矣!”

这首诗是《蚕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讲述了一位织妇(即蚕)对化生为蚕的感慨和自述。

诗句及译文:

  1. 里有织妇,蓍簪葛帔,颜色憔悴,喟然而让于蚕曰:“余工女也,惟化治丝枲是司,惟服勤组紃是力,世受蚕事,以蕃天财。”
  • “里”指的是一个村庄或地方,“织妇”指的是从事纺织工作的妇女。
  • 织妇穿着用蓍草做的簪子、葛布的外裳,面色憔悴。
  • 她叹息并责备自己:“我是女人,只负责养蚕结茧和缫丝织布。我世世代代承担着养蚕的职责,为了供养天赐的财富。”
  1. 尔之未生,余则浴而种以俟;尔之既育,余则饬其器以祗事;尔食有节,余则采柔桑以荐焉;尔处不慁,余则弭温室以养焉;尔惟有神,余则蠲其祀而未尝黩也;尔惟欲茧,余则趣其时而不敢慢也;尔欲显素丝之洁,余则具缫盆泽器以奉之;尔欲利布幅之德,余则操鸣机密杼以成之。春夏之勤,发蓬不及膏;秋冬之织,手胝无所代。
  • 当蚕还未孵化时,她便将蚕卵放入温水中浸泡以准备孵化;当蚕已孵化后,她便开始整理蚕床等器具以便照料。
  • 蚕在进食时,她会采摘柔软的桑叶供其食用;蚕在休息时,她会用温室保暖以免冻伤。
  • 蚕只有在完成吐丝结茧的任务后才能获得神佑。她努力使蚕吐出的丝线纯净无瑕。
  • 她在春夏季节忙于养蚕,直到蚕丝完全成熟;到了秋冬季节,她则忙于织布,手上长满了茧。
  1. 今天下文绣被墙屋,余卒岁无褐;缇帛婴犬马,余终身恤纬。宁我未究其术,将尔忘力于我耶?
  • 现在的人们虽然穿着华丽的衣服,住在精美的房屋里,但我一生都在织布,却没有一件自己的衣服。
  • 即使人们用昂贵的丝绸和狗马来装饰,而我终生都在辛勤织布,却得不到一丝慰藉。
  •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忘记了为我工作的力量。
  1. 蚕应之曰:“嘻!余虽微生,亦禀元气;上符龙精,下同马类。尝在上世,寝皮食肉;未知为冠冕衣裳之等也,未知御雪霜风雨之具也。当斯之时,余得与蠕动之俦,相忘于生生之域;蠢然无见豢之乐,熙然无就烹之苦。自大道既隐,圣人成能,先蚕氏利我之生,蕃我以术,因丝以代毳,因帛以易韦;幼者不寒,老者不病:自是民患弭而余生残矣!”
  • 她回应道:“唉!虽然我是微不足道的生命,但我继承了天地间的元气。我曾生活在上古时代,那时我们靠吃皮革和肉生存;我甚至不知道如何制作冠冕和衣裳,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御寒的工具。
  • 当我还是一只幼蚕的时候,我与所有的其他生物一样生活,没有感受到饲养的乐趣,也没有感受到被煮的困苦。但是自从大道消失之后,圣人能够利用这些技能,先蚕的人教会了我如何养蚕和制丝的技术,使我得以用丝代替兽毛,用绢帛代替兽皮。这样,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不会感到寒冷,生病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我的寿命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人民却不再遭受疾病的威胁。”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织妇(即蚕)的生活和经历,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织妇虽然微小,但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她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反思,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文章还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情,提醒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珍惜自然赋予我们的恩惠。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