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以是存之,敢有失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是行之,与物皆春。胡世之人,恣己穷物。惟我所叟,谓彼奚恤。孰能歹是,敛焉厥躬。于墙于羹,仲尼子弓。内顺于家,外同于邦。无小无大,罔时怨恫。为仁之功,曰此其极,敬哉恕哉,永永无斁。

【注释】

出门如宾:对客人像对待宾客一样恭敬。

承事如祭:侍奉长辈或主人如同祭祀。

以是存之,敢有失坠:用这些原则来约束自己,不敢有过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与物皆春:和万物都像春天那样充满生机。

胡世之人,恣己穷物:当今世上的人,只知道追求自己的私利。

惟我所叟,谓彼奚恤:我有什么可担心的?

孰能歹是,敛焉厥躬:谁能做到这一点,就收敛其心,反省自己的过错。

墙于羹,仲尼子弓:墙壁上挂着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的弓。

内顺于家,外同于邦: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与国家同心。

罔时怨恫:没有时时怨恨别人的道理。

为仁之功:做仁慈事业的成就。

曰此其极:这是最高的成就。

敬哉恕哉,永永无斁:应该永远铭记“敬恕”的原则,永远不违背它。

【赏析】

这首诗出自《荀子·宥坐》,是一篇阐述儒家思想的散文。《荀子》一书共三十二篇,多为论文,其中也有记言、记行和记事之作。这篇《宥坐》就是记言之作,主要记述了荀子与弟子们讨论仁义问题的情况。文章开头提出“君子之道,中而已矣”,然后逐句地展开论述,最后归结为“故君子道者,必贵中而大节”。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出门如宾,承事如祭”到“内顺于家,外同于邦”,论述君子应当如何行事。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以是存之”,即以礼法来约束自己。第三部分,指出了“为仁之功”、“曰此其极”、“敬哉恕哉”、“永永无斁”的含义。

“出门如宾,承事如祭。”这句话的意思是出门的时候,要如同对待宾客一样恭敬;侍奉长辈或主人的时候,要如同祭祀一样虔诚。荀子在这里强调了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要求人们对待他人要有礼貌,尊重对方的尊严。这种观念在古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以是存之,敢有失坠。”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这些原则来约束自己,不敢有过失。荀子在这里提出了“以是存之”的理念,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这些礼仪规范,以此来约束自己。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个人修养的提升,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荀子在这里强调了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反对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这种观念在当时社会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稳定。

“与物皆春。”这句话的意思是和万物都充满了生机。荀子在这里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这种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胡世之人,恣己穷物。”“兹世之人”指当今世人。“恣己穷物”意为只考虑个人的私利而不考虑其他利益。荀子在这里批评了当今世人只顾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公共利益的行为。这种观念在今天社会中仍然存在,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惟我所叟,谓彼奚恤?”“叟”通“首”,意思是说:“我们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荀子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信和坚定的态度。这种自信和坚定的态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孰能歹是,敛焉厥躬。”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做到这一点,就将收敛其心,反省自己的过错。荀子在这里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通过自我反省,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于墙于羹,仲尼子弓。”墙上挂着孔子的弓。这句话表达了对孔子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孔子被尊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荀子在这里引用孔子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孔子的教诲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内顺于家,外同于邦。”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与国家同心。这句话强调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的家庭幸福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孝顺父母、关心家庭,我们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罔时怨恫。”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时时刻刻抱怨的道理。荀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不断成长和进步。这种态度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仁之功。”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仁慈事业的成就。荀子在这里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通过践行仁德,我们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得到内心的满足感。

“曰此其极。”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已经是最高的成就。荀子在这里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高度赞扬和推崇。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敬哉恕哉,永永无斁。”“敬”通“竞”,“恕”通“佚”,“斁”通“斁”。这句话的意思是应该永远铭记“敬恕”的原则,永远不违背它。荀子在这里强调了“敬恕”的重要性。通过践行“敬恕”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问题并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这篇文章通过对儒家思想的阐述和解读,展现了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通过对礼仪规范、仁德精神等方面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儒家文化的视角。同时,这篇文章也提醒我们要牢记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努力践行仁德精神并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努力奋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