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虽能触不能知,只为前因无准则。

【其一三〇】

莫不由斯心意识,三尸六贼空相逼。

一似龟毛缚猛风,凡夫不体无消息。

【其一三一】

是以禅门了却心,心心心外别无心。

如今只是旧时底,不换源机放旷吟。

【其一三二】

顿入无生知见力,不问晴乾并雨湿。

逢场作戏弄心花,彼自纷纷非我急。

【其一三三】

大丈夫,秉慧剑,一扫邪魔如掣电。

金刚三昧独威雄,不是观音谁得见。

【其一三四】

般若锋兮金刚焰,无说无闻非顿渐。

倚天长放白毫光,祈雨祈晴无不验。

【其一三五】

非但空摧外道心,人天归仰□至今。

求男乞女头头应,动乐歌欢用我声。

【其一三六】

早曾落却天魔胆,添不添兮减不减。

冻死不著贱人裈,饿死不吃须边糁。

诗句:

  1. “身虽能触不能知,只为前因无准则。” 这句表达了虽然身体可以接触外界但无法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过去经验的制约。
  2. “莫不由斯心意识,三尸六贼空相逼。一似龟毛缚猛风,凡夫不体无消息。” 这里描述了由于内心的执着和杂念(三尸六贼)的存在,就像用龟毛束缚猛风吹动的物体一样,普通人难以摆脱这些束缚,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3. “是以禅门了却心,心心心外别无心。如今只是旧时底,不换源机放旷吟。” 强调了禅宗修行者通过放下心(即放下一切杂念),达到一种超越的状态,不再有外在的事物干扰其内心世界。
  4. “顿入无生知见力,不问晴乾并雨湿。逢场作戏弄心花,彼自纷纷非我急。” 这句话说明了一旦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就可以不受外界情况的影响,如戏子在舞台上表演,观众看到的是戏剧,而非真实世界。
  5. “大丈夫,秉慧剑,一扫邪魔如掣电。金刚三昧独威雄,不是观音谁得见。” 这里的“大丈夫”指的是修行者或高僧,他们持有智慧之剑(比喻为佛法),能够扫除邪恶,如同闪电一般迅速而强大。他们的力量来源于金刚三昧(指佛教中的三种至高的定境),这种力量并非观音菩萨所能看见。
  6. “般若锋兮金刚焰,无说无闻非顿渐。倚天长放白毫光,祈雨祈晴无不验。” 描述了般若智慧的光芒(象征悟道的智慧)与金刚的烈焰并存。这种智慧既非瞬间可得也非渐进而来,而是长久积累的结果。它如同倚天的利剑一般锋利无比,无论是祈祷雨水还是阳光都能实现。
  7. “非但空摧外道心,人天归仰□至今。求男乞女头头应,动乐歌欢用我声。” 这一句表明,不仅佛教徒的心被空性(即无常、缘起等)所摧毁,连人类和非人类的众生都仰望着佛教,寻求真理。无论是追求男性还是女性,一切都顺应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人们的欢乐和歌声都是因为佛法的力量。

译文:

【其一】身虽能触不能知,只为前因无准则。莫不由斯心意识,三尸六贼空相逼。一似龟毛缚猛风,凡夫不体无消息。【其二】是以禅门了却心,心心心外别无心。如今只是旧时底,不换源机放旷吟。【其三】顿入无生知见力,不问晴乾并雨湿。逢场作戏弄心花,彼自纷纷非我急。【其四】大丈夫,秉慧剑,一扫邪魔如掣电。金刚三昧独威雄,不是观音谁得见。【其五】般若锋兮金刚焰,无说无闻非顿渐。倚天长放白毫光,祈雨祈晴无不验。【其六】非但空摧外道心,人天归仰□至今。求男乞女头头应,动乐歌欢用我声。【其七】早曾落却天魔胆,添不添兮减不减。冻死不著贱人裈,饿死不吃须边糁。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教义为背景,通过描绘修行者的内心变化和修行过程,展现了佛教中的某些核心观念和修行方法。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意象,例如“三尸六贼”、“心”、“金刚三昧”等,这些都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同时,诗中还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和欲望的态度,这些都体现了佛教思想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指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