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力穷时山已晦。却上轻舟,急棹穿沙背。云影渐随风力退,一川月白寒光碎。
唤客主人陶谢辈。拂石移尊,不管游人醉。罗绮丛中无此会,只疑身在烟霞外。
诗句释义:
- 足力穷时山已晦。 当体力耗尽,天色已晚,看不见山了。
- 却上轻舟,急棹穿沙背。 于是上了小船,迅速划桨穿过沙石的背面。
- 云影渐随风力退。 云的影子随着水流渐渐后退。
- 一川月白寒光碎。 整个河面被月光照耀得一片银白,寒光闪烁如碎玉。
- 唤客主人陶谢辈。 呼唤客人的是陶渊明、谢灵运等文人雅士。
- 拂石移尊,不管游人醉。 在石头上轻轻抚摸,移动着酒杯,不在乎游客是否喝醉。
- 罗绮丛中无此会,只疑身在烟霞外。 在这样的华丽场合里没有这样的聚会,仿佛置身于烟雾缭绕的仙境之外。
译文:
在体力耗尽之时,天已昏暗,看不见南山,只好乘船逆流而上。云影随着流水逐渐消失,河水映出月光,银波闪烁。邀请客人的是陶渊明、谢灵运等文人雅士。我在石头上轻轻拂拭,移动着酒杯,不在乎游客是否醉倒。在这样的华丽场合里没有这样的聚会,仿佛置身于烟雾缭绕的仙境之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南山过陈公立后亭时的感受。诗一开始,“足力穷时山已晦”,表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感到疲惫至极,而天色也渐渐变暗。接着,通过“云影渐随风力退”和“一川月白寒光碎”,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唤客主人陶谢辈”一句表明了邀请的客人是陶渊明、谢灵运等古代文人。他们不仅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对文人雅集的喜爱。接下来,“拂石移尊,不管游人醉”,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的情景,以及他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欣赏。
最后一句“罗绮丛中无此会,只疑身在烟霞外”,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雅生活场景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超脱。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文人雅集的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