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奸臣之始,以台谏折之而有馀,及其既成,以干戈取之而不足。今法令严密,朝廷清明,所谓奸臣,万无此理。然而养猫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畜不吠之狗。陛下得不上念祖宗设此官之意,下为子孙立万世之防,朝廷纪纲,孰大于此?臣自幼小所记,及闻长老之谈,皆谓台谏所言,常随天下公议,公议所与,台谏亦与之,公议所击,台谏亦击之。及至英庙之初,始建称亲之议,本非人主大过,亦无礼典明文,徒以众心未安,公议不允,当时台谏以死争之。
今者物论沸腾,怨讟交至,公议所在,亦可知矣。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夫弹劾积威之后,虽庸人亦可奋扬风采,消委之馀,虽豪杰有所不能振起。臣恐自兹以往,习惯成风,尽为执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上神宗皇帝书
夫奸臣之始,以台谏折之而有馀,及其既成,以干戈取之而不足。今法令严密,朝廷清明,所谓奸臣,万无此理。然而养猫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畜不吠之狗。陛下得不上念祖宗设此官之意,下为子孙立万世之防,朝廷纪纲,孰大于此?臣自幼小所记,及闻长老之谈,皆谓台谏所言,常随天下公议,公议所与,台谏亦与之,公议所击,台谏亦击之。及至英庙之初,始建称亲之议,本非人主大过,亦无礼典明文,徒以众心未安,公议不允,当时台谏以死争之。
今者物论沸腾,怨讟交至,公议所在,亦可知矣。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夫弹劾积威之后,虽庸人亦可奋扬风采,消委之馀,虽豪杰有所不能振起。臣恐自兹以往,习惯成风,尽为执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译文:
在古代,奸臣的开始,是台谏官能够制止他们的行为并有余力。当奸臣变得强大时,台谏官则无法制止他们的行为并显得力不从心了。现在的法律严厉,国家政治清明,所以奸臣是没有生存的空间的。但就像养猫是为了消灭老鼠一样,我们不可以因为没有老鼠才去养猫而不捕捉老鼠一样。又比如养狗是为了防范盗贼,而不是因为有盗贼才去养狗而不叫唤。陛下应该记住祖宗设立这个职位的意义是什么,为子孙树立万世的基业,这是比朝廷的纪律纲纪更重要的事情。臣从小就知道这些道理,而且听说老一辈的人也都认为台谏官的言论总是随着天下的舆论而改变,如果公议认同他们的观点,那么他们就会支持他们;如果公议反对他们的观点,他们也会反击他们。直到英宗时期,才开始提出尊称自己为“亲”的主张,这并非君主的重大过失,也没有明确的礼仪规定可以引用,只是由于民心没有安定下来,公议不同意而已。当时的台谏官以身家性命为代价,坚持他们的主张。
舆论沸腾,怨声载道,公议所在之处,也可以推测出来了。但大臣们却互相观望而不发表意见,使国内外都感到失望。我担心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所有的官员都会成为执政者的私人,从而导致皇上被孤立无援。国家的纪律一旦崩溃,什么事情都无法避免。
注释:
- 奸臣:指那些心怀不轨,企图篡位夺权的人。
- 台谏官:指御史台的谏官,负责对皇帝进行劝谏。
- 称亲:指英宗皇帝自称“亲生”,即英宗皇帝认为自己是英宗的直系后代。
- 物论:舆论,公众的意见。
- 纪纲:指朝廷的规章制度和法度。
- 执政者:指皇帝身边的大臣。
- 私:私人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神宗时期写给皇帝的信。他首先解释了“奸臣”的定义和台谏官的作用以及他们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台谏官的存在是为了消除奸臣的势力和防止他们的危害。接着,他描述了当时朝廷的状况和他对皇帝的期望,希望皇帝能记住祖宗设立这个职位的意义并为子孙树立万世的基业。最后,他表达了他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和对未来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