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数”,何也?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上考之星辰,下考之曆数,然后岁月日时不失其政,故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数。曆者,数也;数者,一二三四是也,五纪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非特曆而已。先王之举事也,莫不有时;其制物也,莫不有数。有时,故莫敢废;有数,故莫敢逾。盖尧舜所以同律度量衡,协时月正日,而天下治者,取诸此而已。

“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何也?皇,君也;极,中也。言君建其有中,则万物得其所,故能集五福以敷锡其庶民也。

“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何也?言庶民以君为中,君保中,则民与之也。

“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何也?言君中则民人中也。庶民无淫朋,人无比德者,惟君为中而已。盖君有过行偏政,则庶民有淫朋,人有比德矣。“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何也?言民之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其所猷、所为、所守之当否。所猷、所为、所守不协于极,亦不罹于咎,君则容受之,而康汝颜色而诱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虽未可以锡之福,然亦可教者也,故当受之而不当谴怒也。《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康而色之谓也。其曰我所好者德,则是协于极,则非但康汝颜色以受之,又当锡之福以劝焉。如此,则人惟君之中矣。不言“攸好德,则锡之福”,而言“曰予攸好德,则锡之福”,何也?谓之皇极,则不为已甚也。攸好德,然后锡之福,则获福者寡矣,是为已甚,而非所以劝也。曰予攸好德,则锡之福,则是苟革面以从吾之攸好者,吾不深探其心,而皆锡之福也。此之谓皇极之道也。

”`
《洪范传》是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所著,主要阐述了五行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该文的逐句解析:

  1. “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数”
  • 解释:“五纪”,即古代将年、月、日、星、历五种时间概念视为国家治理的基本要素。其中,“岁”代表一年的时间框架,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月”则是指每个月,对应着季节变换与农事活动;“日”指的是每一天,涉及日常的生产生活;“星辰”象征自然的变化和天象的指导作用;“曆数”指的是天文历法,为人们提供时间参照。
  • 关键词:岁、月、日、星辰、曆数
  1. “曆者,数也;数者,一二三四是也,五纪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非特曆而已。”
  • 解释:“曆者,数也”,这里的“曆”指的是历法或天文记录,强调历法的重要性。“数者,一二三四是也”,通过数字来表示时间单位,如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等。“五纪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五纪即五个重要的时间单元,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既包括开始(终)也涵盖了结束(始)。“非特曆而已”,表明历法只是众多时间管理方法中的一个,但至关重要。
  • 关键词:历法、数、五纪
  1. “先王之举事也,莫不有时;其制物也,莫不有数。”
  • 解释:“先王之举事也”,指古代君王在治理国家时都遵循一定的时间和规则。“莫不有时”,意味着这些规则中包含了时间管理的元素,如适时行事。“其制物也,莫不有数”,说明他们在制作物品时也都考虑到了数学和比例关系,以确保产品的规格和质量。
  • 关键词:时、数、先王
  1. “有时,故莫敢废;有数,故莫敢逾。”
  • 解释:“有时,故莫敢废”,意味着因为有了明确的时间节点,所以没有人敢随意废弃这些规范或制度。“有数,故莫敢逾”,同样是因为有了合理的计量标准,使得所有人都不敢超出这个限度进行操作。
  • 关键词:有时、有数
  1. “盖尧舜所以同律度量衡,协时月正日,而天下治者,取诸此而已。”
  • 解释:“盖尧舜所以同律度量衡,协时月正日,而天下治者,取诸此而已”,这里提到了尧舜时代的统一度量衡以及协调时间的做法,认为正是基于这样的制度,尧舜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安定。
  • 关键词:尧舜、律度量衡、时月正日、天下治者、取诸此而已
  1. “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 解释:“皇极,皇建其有极”,这里的“皇”指的是君主,“极”是极致或者准则。“皇建其有极”是指君主确立了一套原则或标准,作为行为的指南。“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意思是君主收集好时节的福气,并将福气均匀地给予民众。
  • 关键词: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1. “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
  • 解释:“惟时厥庶民,于汝极”,这里的“惟”是“唯”的意思,表示唯一性。“时厥庶民,于汝极”,意思是只有当百姓遵循君主建立的标准时,他们才能拥有稳定的生活基础。“锡汝保极”,意为保护这些标准不被破坏。
  • 关键词:庶民、极、锡汝保极
  1. “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
  • 解释:“凡厥庶民,无有淫朋”,指的是普通百姓之间没有不良的交往。“人无有比德”,意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德行。“惟皇作极”,意味着只有皇帝能够做到公正无私。
  • 关键词:庶民、淫朋、比德、作极
  1. “言民之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其所猷、所为、所守之当否。所猷、所为、所守不协于极,亦不罹于咎,君则容受之,而康汝颜色而诱之。”
  • 解释:“言民之有猷、有为、有守”,这里的“猷”指的是谋划,“为”指的是行动,“守”指的是遵守。“汝则念其所猷、有为、有守之当否”,意思是君主要思考百姓的决策是否合理。“所猷、所为、所守不协于极,亦不罹于咎,君则容受之,而康汝颜色而诱之”,这里强调即使百姓的行为不符合最高标准,君主也可以接纳并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 关键词:猷、为、守、康汝颜色、诱导

《洪范传》通过对五行哲学的阐述,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宇宙规律和社会治理的理解,体现了儒家关于君臣、君民关系的伦理观念。通过深入解读文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政治哲学,还能够从中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