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何也?寒生水,水生咸,故润下作咸。热生火,火生苦,故炎上作苦。风生木,木生酸,故曲直作酸。燥生金,金生辛,故从革作辛。湿生土,土生甘,故稼穑作甘。生物者,气也;成之者,味也。以奇生则成而耦,以耦生则成而奇。寒之气坚,故其味可用以绥;热之气Й,故其味可用以坚。风之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之气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者,冲气之所生也,冲气则无所不和,故其味可用以绥而已。气坚则壮,故苦可以养气,脉Й则和,故咸可以养脉;骨收则强,故酸可以养骨;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肉缓则不壅,故甘可以养肉。坚之而后可以Й,收之而后可以散;欲缓则用甘,不欲则弗用也。古之养生治疾者,必先通乎此,不通乎此而能已人之疾者,盖寡矣。

洪范传

解释:

  • 润下作咸:湿气滋养万物,使其生长,如盐的滋味。
  • 炎上作苦:热能激发生命活动,如苦味。
  • 曲直作酸:风力促使万物曲折变化,如酸味。
  • 从革作辛:火的力量使万物更替变革,如辛辣的味道。
  • 稼穑作甘:土地的滋养让农作物成熟,带来甜味。

关键词注释:

  • 润下:滋润向下,水的特性;作咸:转化为咸味。
  • 炎上:火热上升,火的特性;作苦:转化为苦涩。
  • 曲直:弯曲曲折,木的特性;作酸:转化为酸性。
  • 从革:顺从改变,金的特性;作辛:转化为辛辣。
  • 稼穑:播种收获,土的特性;作甘:转化为甜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及其特性的描述,阐述了阴阳五行学说中关于气与味的关系。其中,“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分别对应于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的属性和转化过程。通过这些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也体现了对人体健康和食物味道的认识。在现代生活中,这种对阴阳五行的理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调整饮食结构,促进身心健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