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何也?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天一生水,其于物为精,精者,一之所生也。地二生火,其于物为神,神者,有精而后从之者也。天三生木,其于物为魂,魂从神者也。地四生金,其于物为魄,魄者,有魂而后从之者也。天五生土,其于物为意,精神魂魄具而后有意。自天一至于天五,五行之生数也。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其成之者皆五。五者,天数之中也,盖中者所以成物也。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而天地之数具。其为十也,耦之而已。盖五行之为物,其时,其位,其材,其气,其性,其形,其事,其情,其色,其声,其臭,其味,皆各有耦,推而散之,无所不通。一柔一刚,一晦一明,故有正有邪,有美有恶,有丑有好,有凶有吉,性命之理、道德之意皆在是矣。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其相生也,所以相继也;其相克也,所以相治也。语器也以相治,故序六府以相克;语时也以相继,故序盛德所在以相生。《洪范》语道与命,故其序与语器与时者异也。道者,万物莫不由之者也。命者,万物莫不听之者也。器者,道之散,时者,命之运。由于道,听于命而不知者,百姓也;由于道,听于命而知之者,君子也。道万物而无所由,命万物而无所听,唯天下之至神为能与于此。夫火之于水,妻道也;其于土,母道也。故神从志,无志则从意。志致一之谓精,唯天下之至精,为能合天下之至神。精与神一而不离,则变化之所为在我而已。是故能道万物而无所由,命万物而无所听也。
诗句释义:
洪范传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何也?
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
译文:
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相互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有序的自然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一种元素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行相生的关系如下:
- 水生木
- 木生火
- 火生土
- 土生金
- 金生水
五行相克的关系如下:
- 水克火
- 火克金
- 金克木
- 木克土
- 土克水
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使得自然界中的万物能够和谐共存、持续发展。这些规律不仅在古代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就是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阐述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现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也常常运用五行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问题。
赏析:
《洪范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它详细地阐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五行学说强调了自然界中元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认为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这种思想对于理解自然现象、指导农业生产和治理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