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任貂勃于王。王有所幸臣九人,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月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之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异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抚百姓,外怀戎翟,礼天下之贤士,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王曰:“召相单而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貂勃从楚来,王赐之酒。酒酣,王曰:“召相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安得此亡国之言乎!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始,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王不能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人,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之时,舍城阳而自王,天下莫之能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婴儿之计不为此也。王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其危矣!”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诗句:资治通鉴 · 卷四 · 周纪四

译文:田单向齐襄王推荐貂勃,称其有才能、有能力帮助齐襄王治理国家,使国家更加稳定繁荣。同时,田单也提醒齐襄王,安平君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应该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注释:资治通鉴: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卷四:此卷主要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事迹。

周纪四:此卷主要讲述了东周末期的一些政治事件和文化现象。

田单任貂勃于王:这句话的意思是,田单向齐襄王推荐貂勃,认为他有能力帮助齐襄王治理国家,使其变得更加稳定和繁荣。

王有所幸臣九人:这里的“王”指的是齐襄王,而“所幸臣”则指的是齐襄王的九名亲近大臣。这些大臣对齐襄王非常忠诚,他们希望齐襄王能够重用他们的才智,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欲伤安平君: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大臣想要伤害安平君,也就是田单。他们可能因为嫉妒或不满田单的地位和能力,而想通过攻击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与语于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大臣们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田单。他们可能有共同的想法或计划,希望能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曰:“燕之伐齐之时…”:这里引用的是《资治通鉴》中的内容。燕国在攻伐齐国时,楚王派遣将军率领一万士兵协助齐国作战。这句话反映了楚军对齐国的支持,也表达了燕国攻打齐国时楚国的重要作用。

曰:“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这里是引用了《资治通鉴》中的一句话。周文王得到了吕尚的帮助,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太公望;齐桓公得到了管仲的帮助,最终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这句话用来比喻田单得到了貂勃的帮助,有望成为齐襄王的贤臣。

子临百姓:这句话的意思是,田单回到齐国后,亲自处理政事,关心百姓的生活。他的行为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舍城阳而自王:这句话的意思是,齐襄王放弃了城阳山中的王宫,自己在那里统治齐国。这反映出齐襄王对田单的信任和依赖。

乃得反,子临百姓:这句话的意思是,田单重新掌握了政权,恢复了对百姓的统治。他的行为体现了他的能力和智慧,使得齐国重新回到了稳定和繁荣的状态。

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表示对安平君的感激之情,田单增加了他的封地,让他拥有了一个万户的大县。这不仅是对安平君过去功劳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努力的期望。

译文:田单向齐襄王推荐貂勃,称其有才能、有能力帮助齐襄王治理国家,使国家更加稳定繁荣。同时,田单也提醒齐襄王,安平君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应该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