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韩人张良,其父、祖以上五世相韩。及韩亡,良散千金之产,欲为韩报仇。

始皇帝下二十九年(癸未,公元前二一八年)

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误中副车。始皇惊,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

始皇遂登之罘,刻石;旋,之琅邪,道上党入。

始皇帝下三十一年(乙酉,公元前二一六年)

使黔首自实田。

始皇帝下三十二年(丙戌,公元前二一五年)

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坊。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卢生使入海还,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

始皇帝下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二一四年)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

诗句:始皇帝下二十九年(癸未,公元前二一八年)
译文:秦始皇东游时,至阳武博浪沙中,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误中副车。始皇惊,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
注释:阳武博浪沙: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南。
赏析:《资治通鉴·秦纪二》中的这段描述展示了战国末期秦国的政治动荡和历史背景,以及张良的机智与勇敢。张良,作为一位杰出的谋士,他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个人的英勇,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始皇帝下三十一年(乙酉,公元前二一六年)
译文:始皇帝使黔首自实田。
注释:黔首:古代对平民百姓的一种称呼。实田:耕种土地。
赏析:此句描述了秦始皇推行的一项政策,即鼓励普通百姓亲自耕种土地,增加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诗:始皇下三十二年(丙戌,公元前二一五年)
译文: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坊。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卢生使入海还,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
注释:碣石: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卢生:燕地人士,精通道教,曾为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羡门: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位于昆仑山中。
赏析:《资治通鉴·秦纪二》中的这一段描述了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而实施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派蒙恬率军北伐匈奴。这不仅是为了巩固北方边疆,更是彰显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实力。
诗:始皇帝下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二一四年)
译文: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
注释:逋亡人:逃亡在外的人。赘婿:被妻子家收留的男子。贾人:商人。略取:征收。陆梁:泛指南方地区。
赏析:本段描述了秦始皇为了扩大疆域,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措施。他征集了大量逃亡者和商人组成军队,征服了南越的部分地区,并将其纳入秦朝的统治范围。同时,将大量的民众迁移到岭南五岭一带,与当地越族杂居生活,这些举措无疑加深了秦朝与岭南地区的文化融合,也展现了秦始皇的扩张意图和统治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