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

始皇帝下三十四年(戊子,公元前二一三年)

谪治狱吏不直及覆狱故、失者,筑长城及处南越地。

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资治通鉴 · 卷七 · 秦纪二》

  • 诗句: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

  • 译文:蒙恬驱逐匈奴,收复黄河以南的地方,设立四十四个县。修筑长城,依据地形来建造险关要塞。从临洮到辽东,绵延超过一万里。之后他渡过河流,占据阳山,沿着山脉向北推进。在外面的军队征战了十多年。蒙恬长期居住在上郡管理军队,威震匈奴。

  •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秦朝时期著名将领蒙恬的军事生涯和他在边疆的重要作用。诗中提到了他驱逐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修筑长城以及在边防上的功绩,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对国家的贡献。同时,诗人也提到了李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了统一法令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异端思想进行打击的必要性。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描绘历史人物和他们事迹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