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二月,沛公北击昌邑,遇彭越,彭越以其兵从沛公。越,昌邑人,常渔巨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泽间少年相聚百馀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也。”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馀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于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馀人,遂助沛公攻昌邑。
昌邑未下,沛公引兵西过高阳。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为里监门,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吾问其将皆握龊,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诗句:
- 沛公北击昌邑,遇彭越,彭越以其兵从沛公。
- 越,昌邑人,常渔巨野泽中,为群盗。
- 陈胜、项梁之起,泽间少年相聚百馀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 越谢曰:“臣不愿也。”
- 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 旦日日出,十馀人后,后者至日中。
- 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
- 皆笑曰:“何至于是!请后不敢。”
- 于是越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
- 遂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馀人,遂助沛公攻昌邑。
- 昌邑未下,沛公引兵西过高阳。
- 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为里监门,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
译文:
沛公向北攻击昌邑,遇见了彭越,彭越带兵跟随沛公。彭越,昌邑人,平时在巨野泽里捕鱼当盗贼。陈胜和项梁起义后,泽里的少年们聚集起来一百多人,去投奔彭越说:“请您作为首领吧!”彭越推辞说:“我不愿意做首领。”少年们坚持邀请他,就答应了,约定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集合,迟到的人会被杀掉。第二天太阳一出来,就有十来个人迟到了,最后一个人迟到到中午。彭越就道歉说:“我年老体衰了,你们勉强让我当首领。现在大家都迟到了,不能全部杀掉,只杀最后一个迟到的人吧。”命令队长杀了那个迟到的人。那些人都笑着说:“何必那么认真呢!我们以后都不敢迟到。”于是彭越带领一个人去执行死刑,设置了祭祀的台子,叫同伙们一起参加,同伙们都很惊讶害怕,都不敢抬头看。然后彭越占领了这个地方,收集了诸侯逃散的士兵,得到了一千多人,帮助沛公进攻昌邑。昌邑没有攻下来,沛公又领兵向西越过高阳。高阳人郦食其,家境贫寒,是个没落的读书人,在城里看守大门。沛公部下的一名骑士恰巧来到他管辖的地方,看到郦食其就对他说:“诸侯的军队要经过高阳,有几十队人,我问他们将领们都很吝啬刻薄,喜欢苛刻的礼节,自己固执己见,听不进宽大的劝告,我认为你是个宽厚大度的读书人,真应该跟我们一起行动,不要抢先做我的上司。如果我见到了沛公,就会告诉他:‘我们这里有个郦食其,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叫他狂生。他自己却自称不是狂生。’”骑士说:“沛公不喜欢儒生,那些戴着儒生帽来拜见我们的客人,沛公马上就摘掉他们帽子里的帽子,让他们尿尿在里面,跟他们说话时经常破口大骂,所以不能用儒生来说服他。”郦食其说:“照你所说的去做。”那名骑士就慢条斯理地说出了郦食其的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刘邦率领军队攻打昌邑时,遇到了彭越的故事。彭越是历史上著名的反秦英雄之一,他的事迹在《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诗中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彭越的性格特点和他的英勇形象。特别是他拒绝担任首领的情节,表现出了他不愿意屈服于权威的态度,以及他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展现了郦食其的机智和勇敢,他的建议和策略对刘邦最终成功攻克昌邑起到了重要作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人物的对话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得故事生动有趣而又富有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