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涉已去,蒯彻知天下权在信,乃以相人之术说信曰:“仆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韩信曰:“何谓也?”蒯彻曰:“天下初发难也,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百姓罢极怨望,无所归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聚,据强齐,从赵、燕,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熟虑之!”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乡利而倍义乎!”蒯生曰:“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常山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者;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尽而猎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之于句践也,此二者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后数日,蒯彻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彻因去,佯狂为巫。

资治通鉴·卷十·汉纪二
蒯彻相面言韩信命运:权在信,封侯危不安。
解析蒯彻之预言及对韩信影响

  1. 蒯彻相人术与韩信命运分析
  • 蒯彻观相预测韩信未来
  • 相面术中预示韩信危险
  • 韩信回应及其内心矛盾
  1. 韩信与汉王关系探讨
  • 汉王信任与依赖
  • 韩信忠诚与策略选择
  • 信任危机与心理挣扎
  1. 蒯彻建议与韩信决策
  • 蒯彻计策与权力平衡
  • 韩信权衡利弊与决断
  • 蒯彻劝谏与信任危机
  1. 韩信最终决定与历史意义
  • 听蒯彻建议与决策后果
  • 蒯彻离去与韩信反思
  • 韩信最终态度与历史评价
  1. 蒯彻影响力与历史角色
  • 蒯彻预言与历史影响
  • 蒯彻智慧与政治智慧
  • 蒯彻与汉室关系与贡献
  1. 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
  • 蒯彻相命对韩信命运指示
  • 权力与责任平衡哲学思考
  • 历史人物抉择对未来启示
  1. 蒯彻相命对韩信命运指示
  • 蒯彻相面术与未来预言
  • 韩信对蒯彻预言反应与内心斗争
  • 蒯彻影响与韩信命运转折
  1. 蒯彻智慧与政治智慧
  • 蒯彻智慧展现于对韩信指导
  • 政治智慧体现于蒯彻策略运用
  • 蒯彻成功与失败教训
  1. 蒯彻与汉室关系与贡献
  • 蒯彻对刘邦忠诚表现
  • 蒯彻对汉室贡献与历史地位
  • 蒯彻在历史中作用与地位
  1. 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
  • 从历史中学习智慧与策略
  • 现实生活与历史经验应用
  • 未来决策与历史智慧结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