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月,丙午,分楚王信地为二国,以淮东五十三县立从兄将军贾为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时外妇之子肥为齐王,诸民能齐言者皆以与齐。
上以韩王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寇;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亲爱,所诛皆平生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趋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
诗句春,正月,丙午,分楚王信地为二国,以淮东五十三县立从兄将军贾为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时外妇之子肥为齐王,诸民能齐言者皆以与齐。
上以韩王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
译文
春季,正月十三日,将原先楚国的领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封赏给其侄子贾为荆王,赐给他淮东的五十三个县。另一部分封赏给其弟文信君交为楚王,赐给他的弟弟薛郡、东海、彭城的三十六个县。同时,将原先的楚国领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云中、雁门、代郡的五十三个县封赏给兄长宜信侯喜为代王;另一部分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的七十三个县封赏给庶母外妇的儿子肥为齐王,凡是会齐语的人都可以跟随他居住。
高祖认为韩王信勇武过人,他所统治的地区靠近巩县、洛阳和宛县、叶县,东边又有淮阳县作为战略重镇,都是天下的精锐之师所在之处。于是,将太原郡三十一个县设置为韩国,迁移韩王信至太原以北地区,用以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并建都于晋阳。韩王信上书皇帝表示:“我所在的国家处于边界地带,匈奴屡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塞遥远,请允许我在马邑筑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皇帝已经封赏了二十多位大功臣,剩下的人日夜争功未决,无法进行封赏。皇帝在洛阳南宫,通过复道观望各将领,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坐在沙地中议论。皇帝问:“他们究竟在说什么?”留侯张良回答:“陛下不知吗?这是在谋划谋反!”皇帝说:“天下安定,他们为什么反而谋反呢?”张良说:“陛下起家于平民,因此得以凭借这些功劳夺取天下。现在您已是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您所宠爱的人,所诛杀的都是您平生所仇视的人。现在军吏计功,认为天下不足以平均地封赏诸位功臣,这些人担心您不能全部封赏完毕,害怕自己又会被怀疑犯了平生过失及被诛杀之罪,所以便聚集在一起谋划谋反。”皇帝为此担忧地说:“那我该怎么办呢?”张良说:“皇上平素最为憎恶的人是谁呢?雍齿曾经与您有旧怨,多次给您带来困扰和羞辱。您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最多,所以不忍心。”张良说:“现在如果尽快封赏雍齿,那么群臣人人都会坚定地守节。”于是皇帝便举行了一场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迅速派丞相和御史定夺功绩,进行封赏。群臣喝完酒后感到高兴,都说:“雍齿尚且被封侯,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心了!”
注释
- “春”:季节,一年中的春天。
- “正月”:农历月份名之一。
- “丙午”:具体日期。
- “分楚王信地”:划分和赏赐楚王韩信的土地。
- “云中、雁门、代郡”:古代地名。分别指现在的山西大同市附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附近一带和河北张家口市附近一带。
- “备御胡”:防御北方匈奴侵扰的意思。
- “都晋阳”:建造城池作为都城。晋阳是现今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古称。
- “荆王”:楚王的名字。
- “胶束、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古代地名。分别指的是山东淄博市附近、江苏徐州市附近一带、河北沧州市附近一带、江苏连云港市附近一带、山东潍坊市附近一带以及安徽亳州市附近一带。
- “齐言者”:能够说齐国话的人群。
- “备御胡”:防御北方匈奴侵扰的意思。
- “太原郡三十一县”:具体的地理位置,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 “韩王信”:西汉初期的一位重要将领,封号韩王。
- “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地理位置描述,突出其在关键的战略位置。
- “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将太原郡划出,设置韩国,用以安置韩王信。
- “庶母外妇之子肥”:庶母外妇的儿子肥被封为齐王。
- “晋阳”: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阳镇。
- “起屠维大渊献”:公元前202年,即汉高祖刘邦时期,这一年是汉朝开国的开始。
- “己亥”年:即公元前202年,也是汉朝元年(前202年)。
- “周殷即反叛楚国”:周武王的后代项羽与楚国的关系,项羽背叛楚国后自立为义帝。
- “舒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今天中国安徽省境内的一个地点。
- “六地”:地名。
- “九江”:地名。
- “随同刘贾等人”:随从刘贾等人共同作战。
- “垓下”:地名,具体位置不明,可能是安徽省蚌埠市附近一带。
- “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羽夜晚听到汉军四面唱的是楚歌,非常惊骇。
- “沛公”:刘邦的字。
- “灌婴”:汉代著名将领。
- “项王渡淮”:项王渡过淮水。
- “骑能属者才百馀人”:形容军队兵力稀少。
- “阴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今江苏省宿迁市附近的一处古遗址。
- “迷失道”:走失方向。
- “田父绐曰‘左’”:田父欺骗项羽说向左走。
- “阴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今江苏省宿迁市附近的一处古遗址。
- “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将项羽的军营重重包围了起来”:形容汉军包围了项羽的营垒。
- “季布者”:“季布传”表明该段落出自《史记》中的季布传。
-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项羽派遣将领率军多次挑战汉军。
- “高祖购求布千金”:汉高祖悬赏千金捉拿季布。
- “敢有舍匿”:如果有人敢隐瞒季布,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 “高祖”:此处指汉高祖刘邦。
- “宜信侯喜”:应为宜信侯喜。
- “代王”:封号,表示爵位。
- “胶束、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古代地名。
- “备御胡”:防御北方匈奴侵扰的意思。
- “都晋阳”:建造城池作为都城。晋阳是现今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古称。
- “晋阳”:现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阳镇。
- “赐给他太原郡三十一县”:赐予他太原郡的三十一县管辖权。
- “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把韩王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
- “备御胡”:防御北方匈奴侵扰的意思。
- “晋阳”:现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阳镇。
- “赐给他”:皇帝赏赐他。
- “赐给他马邑”:赐予马邑作为他的封地。
- “晋阳”:现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阳镇。
- “赐给他马邑”:赐予马邑作为他的封邑。
- “赐给他马邑”: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