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中七年(辛丑,公元前二零零年)
冬,十月,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贺。先平明,谒者治礼,以次引入殿门,陈东、西乡。卫官侠陛及罗立廷中,皆执兵,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置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初,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尊君、抑臣者存之。及通制礼,颇有所增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其书,后与律、令同录,藏于理官。法家又复不传,民臣莫有言者焉。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是关于汉高祖刘邦的一段历史记载。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冬,十月,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贺。先平明,谒者治礼,以次引入殿门,陈东、西乡。卫官侠陛及罗立廷中,皆执兵,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置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
注释:
- 冬:表示时间。
- 十月:表示月份。
- 长乐宫:汉代的宫殿名。
- 皆朝贺:诸侯群臣都来朝见和祝贺。
- 先平明:在黎明前开始。
- 谒者治礼:谒者负责安排礼仪程序。
- 以次引入:按照次序进入殿门。
- 陈东、西乡:排列方向向东,向西。
- 侠陛:站在殿阶上护卫。
- 罗立廷中:在廷中设置罗网作为屏障。
- 皆执兵,张旗帜:所有人都拿着武器,竖起旗帜。
- 乃皇帝传警:然后皇帝下令传达警戒。
- 辇出房:皇帝乘坐辇车离开宫殿。
- 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诸侯王以下的官员和六百石以下的官吏依次向皇帝献礼祝贺。
- 莫不振恐肃敬:没有人不感到紧张严肃恭敬。
- 至礼毕:直到礼仪结束。
- 复置法酒:重新摆上法酒。
- 诸侍坐殿上:在座的所有臣子。
- 皆伏,抑首:全都俯伏身体,低下头。
- 以尊卑次起上寿:根据尊卑等级依次起身敬酒。
- 觞九行:酒席进行了九巡。
- 谒者言“置酒”:谒者宣告可以喝酒了。
-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御史负责监察,如果发现有不符合礼仪的人,就立刻将他带走。
- 竟朝置酒:整日都在置办酒宴。
- 无敢讙哗失礼者:没有敢吵闹失礼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汉高祖刘邦即位后的一次盛大宴会,展示了汉朝初期的繁荣景象。诗中提到了各种礼仪程序,包括迎接宾客、设置座位、敬酒等,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礼节的重视和尊重。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的权威和秩序,皇帝的命令能够传达到每一个角落,诸侯和臣子们都表现出了敬畏之心。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法家思想的影响,尽管被遗忘,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这首诗通过简洁的叙述,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