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月,有司请蚤建太子。上曰;“朕既不德,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吴王,兄也;淮南王,弟也,岂不豫哉?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有司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馀岁,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高帝平天下为太祖,子孙继嗣世世不绝,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子启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

三月,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皇后,清河观津人。有弟广国,字少君,幼为人所略卖,传十馀家,闻窦后立,乃上书自陈。召见,验问,得实,乃厚赐田宅、金钱,与兄长君家于长安。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士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诗句:
plaintext春,正月,有司请蚤建太子。上曰:“朕既不德,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吴王,兄也;淮南王,弟也,岂不豫哉?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有司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馀岁,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高帝平天下为太祖,子孙继嗣世世不绝,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子启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三月,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皇后,清河观津人。有弟广国,字少君,幼为人所略卖,传十馀家,闻窦后立,乃上书自陈。召见,验问,得实,乃厚赐田宅、金钱,与兄长君家于长安。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士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译文:
春季,正月。有关部门请求早日确立太子。皇帝说:“我自身德行不厚,即使不能广泛寻找天下的贤圣有德的人来继承大统,而说是提前确立太子,这是加重我的不足啊。这应该保持原状。”有关官员说:“提前确立太子,目的是为了重视国家和家族的祭祀,不要忘记天下。”皇帝说:“楚国的大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哥哥,淮南王是我的弟弟,他们难道不是提前确立太子吗?如今不进行选举,却说一定要立儿子为继承人,人们将会认为我忘记贤明而有德行的人而专宠儿子,这不是用来忧虑天下的做法。”有关官员坚持说:“古代的商朝、周朝有国家,国家平安安定了上千年,这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确定继承人必须指定儿子,这种做法的起源已经很久远了。刘邦平定天下成为高祖皇帝,子孙代代不断,现在放弃应该确立的继承人而选择诸侯和皇族中的人,不是高祖皇帝的意思。再次考虑这件事不合适。子启最长寿,他纯朴厚道,仁慈宽容,我们请求立他为太子。”皇帝就同意了。三月,皇帝立太子的母亲窦氏为皇后。皇后姓窦,是清河观津人。她有一个弟弟叫广国,字少君,年轻时被人拐骗卖了十多家人家,后来听说窦皇后立了位,便上书自诉身世。皇帝接见了他,查问验证,证实了他的清白,于是赏赐给他田地房屋和钱财。他跟随着窦皇后一起住在长安。绛侯、灌将军等人说:“我们的家族如果没有灭亡的话,命运就会连带着这个两个家族的子弟了。这两个家族出身卑微,不可不为他们选择良师益友作为辅佐;况且还要像对待吕氏家族一样对他们效忠侍奉,这可是大事啊!”因此就挑选品德高尚的人与他们相处。窦长君、少君因此谦恭退让。他们不敢因为尊贵的身份而骄傲自大。

赏析:
本诗出自《资治通鉴·卷十三·汉纪五》,反映了汉朝初年的政治局势和皇位传承问题。文章通过描述大臣们的讨论和皇帝的态度,展现了朝廷对于太子人选的重视和慎重态度。文中提到了楚王(即刘肥)、吴王(即刘濞)和淮南王(即刘长)三人的资历和背景,以及他们是否适合作为太子候选人的各种因素。皇帝的回答表明了他的谨慎和对国家的长远考虑,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权力斗争的潜在担忧。文章最后还涉及了一些大臣的建议和看法,展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