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隆虑侯灶击南越,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领。岁馀,高后崩,即罢兵。赵佗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帝乃为佗亲冢在真定者置守邑,岁时奉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赐宠之。复使陆贾使南越,赐佗书曰:“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北籓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诸吕为变,赖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得擅变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资治通鉴·卷十三·汉纪五》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西汉初期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涉及到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人物。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资治通鉴: 这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官方史书,由司马光编写,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的中国历史。
  • 卷十三: 这是这本书的序号,表示这个章节的内容属于第十三卷。
  • · 汉纪五: 这是指这本书的第五篇关于汉朝的纪事。
  • 初: 开始的时候。
  • 隆虑侯灶: 这个名字可能是虚构的,因为在历史上没有这个人。这里可能指的是汉朝的一位将领或官员的名字。
  • 击南越: 攻打位于今天中国广东省南部的南越国。
  • 会暑湿: 因为天气炎热潮湿,导致士卒大疫。
  • 兵不能隃领: 军队无法行军前进。隃领,即“隃”,意思是“行走”。
  • 岁馀: 过了一年多。
  • 高后崩: 高后去世,即吕后。
  • 即罢兵: 于是停止了战争。
  • 赵佗因此: 由于这些原因。
  • 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用武力和财物贿赂闽南地区、西瓯和骆越。
  • 役属焉: 归顺并臣服于他们。
  • 东西万馀里: 东西方向有一万多里。
  • 乘黄屋左纛: 乘坐黄色的车子,车前挂有红色的旗帜。黄屋,皇帝的车;左纛,古代的一种旗杆,用来指示方向。
  • 称制与中国侔: 自称皇帝,权力与中国皇帝相等。
  • 帝乃为佗亲冢在真定者置守邑, 岁时奉祀: 皇帝于是为赵佗在真定的祖坟设置了守邑,每年进行祭祀。
  • 召其昆弟: 召回他的兄弟。
  • 尊官、厚赐宠之: 给予高位官职和丰厚的赏赐来宠爱他。
  • 复使陆贾使南越, 赐佗书曰…: 再次派遣陆贾出使南越,给赵佗写了一封信…
  • “朕, 高皇帝侧室之子也, 弃外, 奉北籓于代。…: “我是高皇帝的妾室的儿子,被废黜在外,后来继承北方的封地。”
  • 当其时, …: 那时…
  • 长沙苦之, 南郡尤甚: 长沙郡遭受苦难,尤其是南郡地区。
  • 虽王之国, 庸独利乎!: 即使大王的国家,难道就一定是有利的吗?
  • 必多杀士卒,…寡人之妻, 孤人之子, 独人父母,…: 一定会造成更多的士兵死亡,…这是寡人的妻儿,我的孤子,我自己的父母,…
  • 朕不忍为也: 我不忍心做这样的事。
  • 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 现在得到大王的土地,…不足以成为大国。
  • 今得王之财, …不足以为富: 现在得到大王的财富,…不足以成为富有。
  • 服领以南, …自治之: 从南方的地带,大王自己治理那里。
  • 虽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但是,…一直到今天为止,…仍然保持往来关系。

这首诗描述了汉高祖刘邦与赵佗之间的一段复杂的关系。汉高祖为了稳定南方,决定与赵佗和解,并赐予他土地和财富。然而,赵佗并不满足于此,他试图扩张自己的势力,最终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了双方的损失,使得汉高祖不得不放弃战争,与赵佗达成和解。

整首诗体现了汉高祖的宽宏大度和战略眼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历史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