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寇狄道。

时匈奴数为边患,太子家令颍川晁错上言兵事曰:“《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兵法:步兵、车骑、弓弩、长戟、矛鋋、剑楯之地,各有所宜;不得其宜者,或十不当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

资治通鉴·卷十五 · 汉纪七

匈奴寇狄道,时匈奴数为边患,太子家令颍川晁错上言兵事曰:“《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兵法:步兵、车骑、弓弩、长戟、矛鋋、剑楯之地,各有所宜;不得其宜者,或十不当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

赏析:

这首诗是汉代政治家晁错对军事战略的阐述。他通过引用《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警句,强调了在战争中,选择优秀的将领和士兵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军队的装备和士兵的训练不够好,那么即使敌人再强大,也无法取得胜利。此外,他还指出了战争失败的原因,包括没有掌握好地形、士兵和装备的不足等。这些观点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为后世的军事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诗的最后,作者再次强调了选择优秀将领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那些懂得如何运用军队、善于指挥战斗的人才能够带领军队取得胜利。这一观点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也是我们今天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

这首诗不仅是对军事战略的深入阐述,也是对领导者责任的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都需要有足够的准备和智慧来应对。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