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校也。如使越人蒙徼幸以逆执事之颜行,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臣犹窃为大汉羞之。陛下以四海为境,生民之属,皆为臣妾。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夷狄之地,何足以为一日之闲,而烦汗马之劳乎!《诗》云:‘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也。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
是时,汉兵遂出,未逾领,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兵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善!”即鏦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曰:“所为来者,诛王。今王头至,谢罪;不战而殒,利莫大焉。”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兵,曰:“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焉。”乃使中郎将立丑为越繇王,奉闽越先祭祀。馀善已杀郢,威地于国,国民多属,窃自立为王,繇王不能制。上闻之,为馀善不足复兴师,曰:“馀善数与郢谋乱,而后首诛郢,师得不劳。”因立馀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
诗句释义:
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校也。
译文:
我听说天子的军队是征伐敌国而不用战斗的,这是为了不与敌人直接交锋的意思。
注释:
- 征:征伐,用武力迫使对方投降或归附。
- 无战:没有战争,即不进行军事斗争。
- 莫敢校:没有人敢于抵抗。
- 校:交战、争斗。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对外用兵的战略思想,强调和平征伐而非战争冲突,体现了汉朝统治者对外战略的高度克制和谨慎态度。
诗句释义:
如使越人蒙徼幸以逆执事之颜行,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臣犹窃为大汉羞之。
译文:
如果越人因侥幸而冒犯您,违背了您的威严,即使是您的士卒中有一人不防备而被敌人俘获,那么即使是得到了越王的首级,臣仍然会私下感到羞耻。
注释:
- 徼幸:指通过侥幸或偶然的机会得到好运。
- 执事之颜行:表示对某位重要人物或官员的尊敬和顺从。
- 厮舆之卒:指地位较低微的士兵或百姓。
- 一不备:一点不防备。
- 得越王之首:获得越王的首级。
- 窃为大汉羞之:私下里感到羞耻。
- 羞:羞愧。
赏析:
此句表达了汉武帝对越人的轻视和傲慢态度,以及对自身军队纪律的严格要求,同时也展示了汉朝对外政策的自信和坚定决心。
诗句释义:
陛下以四海为境,生民之属,皆为臣妾。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
译文:
陛下把整个天下都视为疆域,所有百姓都是陛下的臣民,他们受到陛下的恩惠如同子女一般。陛下通过仁爱的政策使他们安居乐业,那么恩泽将惠及万代,流传到子孙后代,延续无穷无尽。
注释:
- 以四海为境:视整个天下为疆域。
- 生民之属:指百姓和民众。
- 皆为臣妾:都是臣民,像奴隶一样供驱使。
- 垂德惠:施行恩惠。
- 覆露之:给予保护和照顾。
- 安生乐业:安居乐业,生活安稳愉快。
- 泽被万世:恩泽流芳百世,永远传承。
- 传之子孙:流传给子孙后代。
- 施之无穷:延续到无穷尽。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汉武帝的宏大抱负和治国理念,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英明君主的宏伟愿景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