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丙子,立皇子钦为淮阳王。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至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即日,父子俱移病,上疏乞骸骨。上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故人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广、受归乡里,日令其家卖金共具,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或劝广以其金为子孙颇立产业者,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馀,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馀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
【诗句】:
- 资治通鉴·卷二十五·汉纪十七
【译文】:
夏季,四月,丙子日,汉景帝册封皇子刘钦为淮阳王。皇太子年龄十二岁,精通《论语》、《孝经》。太傅疏广对少傅受说:“我听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今官位达到二千石,名望成就了,如果这样还不去,恐怕有后悔的时候。”当天,父子二人都称病,上书请求退休。皇帝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且加赐黄金二十斤给皇太子,而给疏广的则是五十斤。公卿们故人中有人设酒道饯行,东都门外送别车数百辆。路上的行人看到这种场面都说:“两位贤大夫!”有人叹息落泪。
疏广、疏受回到乡里,每天都命令他的家人卖金子来准备丰盛的供品,邀请族人、故旧、宾客一起欢聚。有人劝疏广把他的金子留给子孙作为建立产业的资金,疏广说:“我难道是老糊涂的人不思念子孙吗?只是我有旧时的田地和房屋,让子孙勤奋努力耕种其中,足以维持生计,与普通人一样。现在又增加给他们作为额外的财产,不过教给他们懒惰罢了。贤能的人拥有财富会削减他们的意志;愚蠢的人拥有财富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再说富贵之人是众人的怨恨,我既然不能以教化的方式使子孙受益,也不愿意增加他们的过失而引发怨恨。况且这金子是皇帝赏赐给养老大臣的,所以我喜欢同乡亲宗族一起分享这些赏赐,用来度过我的余生,不是也可以吗!”于是族人们感到喜悦并心服口服。
【赏析】:
此诗选自《资治通鉴》,讲述了汉景帝时期的一位名叫疏广的官员及其家族的故事。疏广在担任高官期间生活节俭,注重培养后代的教育,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注重家风的传统美德。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疏广对子孙教育的高度重视。他不仅自己生活俭朴,还要求后代子孙也要如此。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这种教育方式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此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在那个时代,官员们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但他们仍然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生活的稳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首诗通过对疏广及其家族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官员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注重家庭和后代的教育,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