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行幸河东,祠后土。
陨石于关东二。
王根荐谷永,征入,为大司农。永前后所上四十馀事,略相反覆,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党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为大司农岁馀,病;满三月,上不赐告,即时免。数月,卒。
孝成皇帝中绥和元年(癸丑,公元前八年)
春,正月,大赦天下。
上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硃博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方进、根、褒、博皆以为:“定陶王,帝弟之子,《礼》曰:‘昆弟之子,犹子也。为其后者,为之子也,’定陶王宜为嗣。”光独以为:“礼,立嗣以亲。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兄终弟及。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宜为嗣。”上以“中山王不材;又礼,兄弟不得相入庙,”不从光议。二月,癸丑,诏立定陶王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征定陶王。定陶王谢曰:“臣材质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宫;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俟有圣嗣,归国守籓。”书奏,天子报闻。戊午,孔光以议不合意,左迁廷尉;何武为御史大夫。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四
探索成帝政治举措与历史影响
原文及翻译
春天,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在泰祭天。大赦天下。三月,又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汉纪二十四 〔起著雍涒滩,尽昭阳赤奋若,凡六年。 春季,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在泰祭天。大赦天下。三月,又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夏季,大旱。
注释解析
- 春季:指农历的正月、二月和三月。
- 正月:农历一年的开始月份。
- 成帝:西汉皇帝刘骜的庙号。
- 甘泉:古地名,今属陕西延安。
- 祭祀后土神:古代认为土地神主管农业,因此祭祀后土是祈求丰收。
- 大赦天下:宣布法令,免除全国犯人死罪。
- 河东:古地区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南部。
- 泰畤:古地名,位于陕西省。
赏析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价值在于记录了从周朝到宋朝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对于重要人物的决策及其后果有着详尽的记载。本段内容展示了成帝在位期间的政治行动之一——巡视地方并举行大型祭祀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对于天地崇拜的深厚文化基础,同时也显示了帝王对国家治理的一种手段。
此次祭祀活动不仅涉及宗教和政治两方面的因素,还可能涉及到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民众的生活状态。通过分析这种祭祀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此外,大赦天下的政策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直接影响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
此段记载不仅展现了成帝个人的行为,更反映了汉代中央政府的管理策略和社会政策。通过详细解读这些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