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上章摄提格,尽旃蒙协洽,凡六年。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公元三零年)
春,正月,丙辰,以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徭役,比丰、沛。
吴汉等拔朐,斩董宪、庞萌,江、淮、山东悉平。诸将还京师,置酒赏赐。
帝积苦兵,间以隗嚣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垂,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因休诸将于雒阳,分军士於河内,数腾书陇、蜀,告示祸福。
公孙述屡移书中国,自陈符命,冀以惑众。帝与述书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姓当涂,其名高;君岂高之身邪!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贼臣乱子,仓卒时人皆欲为君事耳。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当早为定计。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署曰:“公孙皇帝。”述不答。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卷四十二,汉纪三十四。它记录了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季正月的一些事情。
诗句:
起上章摄提格,尽旃蒙协洽,凡六年。
译文:从上章摄提格开始,到旃蒙协洽结束,共计六年。
注释:摄提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这里表示从某一年开始计算的时间跨度。旃蒙协洽可能是一个地名或事件的名称。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公元三零年)
译文:这是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也称为庚寅年。
注释:光武帝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刘秀的庙号,建武是他的年号,这里的“中之上”可能是对年号的一种称呼。春,正月,丙辰,以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徭役,比丰、沛。
译文:在这一年(建武六年)的春天,正月,丙辰日,把舂陵乡改为章陵县,让那里的百姓世世代代承担徭役,与丰邑、沛县相同。
注释:舂陵乡是一个地名,改县名意味着加强管理。徭役是古代一种强制的劳役制度,世世代代指的是连续不断地。丰邑、沛县都是古代的地名,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实行相同的徭役政策。吴汉等拔朐,斩董宪、庞萌,江、淮、山东悉平。诸将还京师,置酒赏赐。
译文:吴汉等人攻克朐县,杀死董宪和庞萌,使得长江以南地区和淮河流域以及山东地区的叛乱都被平定。将领们回到京城洛阳,设宴赏功。
注释:朐是一个地名,这里指代某个具体的战役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