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云阳令扶风硃勃诣阙上书曰:“窃见故伏波将军马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闻关险难,触冒万死,经营陇、冀,谋如涌泉,势如转规,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飞矢贯胫,出征交趾,与妻子生诀。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度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遮未闻其毁,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慄,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帝意稍解。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前云阳令扶风硃勃诣阙上书曰:“窃见故伏波将军马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闻关险难,触冒万死,经营陇、冀,谋如涌泉,势如转规,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飞矢贯胫,出征交趾,与妻子生诀。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度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遮未闻其毁,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慄,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译文:

前云阳令扶风朱勃向朝廷上书说:“我私下看到已故的伏波将军马援,从西部边疆崛起,仰慕圣人的仁义,听说边境险恶难以攻克,冒着生命危险,经营陇县和冀县等地,谋略如同涌动的泉水,气势如同转动的圆盘。军队行动必有成效,军队前进必定胜利。他诛杀了先零族,被飞箭射中大腿,出征到交趾时,与妻子生离死别。又曾回军南方征讨敌人,迅速攻破临乡,军队已经建立功绩,却未能完成使命就死去了。士兵虽然感染疾病,但马援没有独自存活下来。战争有时因为持久而立功,有时因为迅速却失败,深入敌境不一定就能取得胜利,停止进军也不一定就是错误。人的情感哪会愿意长期驻扎在绝境之地而不回家呢?马援在朝廷效力二十二年,向北越过沙漠,向南渡过长江大海,冒着危险死亡的危险,僵死于军事上的事情中,名声消失爵位断绝,国土无法继承,天下人不知道他的过失,众人也阻止不了他的名誉,家属闭门不出,坟墓也不回故乡安葬,怨恨和猜忌都随之而生,宗族亲人都感到恐惧害怕,死者不能为他辩解,活着的人也无法为他申诉,我私下感到伤心!明智的君主对奖赏丰厚而对刑罚严格,高祖曾经赏赐陈平四万斤黄金来解除楚国军队的困境,既不询问他进出的原因,难道还会怀疑他用钱财来谋取私利吗!希望陛下让公卿大臣们商议,评定马援的功劳与过错,应该让他断绝还是继承官职,来满足天下人的期待。”皇帝的心意稍微有所缓解。

注释:

  1.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 汉纪三十六:这是《资治通鉴》中关于汉朝的一个章节。
  3. 前云阳令扶风朱勃:指前云阳县令扶风人朱勃。
  4. 诣阙上书曰:“窃见故伏波将军马援:…
  5. 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马援在朝廷效力达二十二年。
  6. 北出塞漠:向北越过沙漠。
  7. 南度江海:向南渡过长江大海。
  8. 名灭爵绝:名号被废除,爵位也断绝。
  9. 海内不知其过:天下人都不知道他的过失。
  10. 宗亲怖慄:宗族亲人都感到恐惧害怕。
  11. 死者不能自列:死者无法为自己辩驳。
  12. 生者莫为之讼:活着的人也无法为他申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朱勃对马援的赞扬和批评,反映了他对马援的敬仰之情。马援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朱勃认为,马援在军事上的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必然性,不应该仅仅因为其军事行动的快速或持久就对其做出片面的评价。同时,他也指出了马援的一些过失,如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行为,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他的声誉和道德形象。总的来说,朱勃的这首诗表达了对马援的敬仰之情和对其缺点的批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