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一。遣诏:“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
范晔论曰: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事从宽厚;奉承明德太后,尽心孝道;平徭简赋,而民赖其庆;又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谓之长者,不亦宜乎!
太子即位,年十岁,尊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丁酉,用遗诏徙西平王羡为陈王,六安王恭为彭城王。
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
南单于宣死,单于长之弟屯屠何立,为休兰尸逐侯鞮单于。
太后临朝,窦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弟笃为虎贲中郎将,笃弟景、寰并为中常侍,兄弟皆在亲要之地。宪客崔骃以书戒宪曰:“《传》曰:‘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慠。’生富贵而能不骄慠者,未之有也。今宠禄初隆,百僚观行,岂可不庶几夙夜,以永终誉乎!昔冯野王以外戚居位,称为贤臣;近阴卫尉克己复礼,终受多福。外戚所以获讥于时,垂愆于后者,盖在满而不挹,位有馀而仁不足也。汉兴以后,迄于哀、平,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书》曰:‘鉴于有殷,’可不慎哉!”

资治通鉴 · 卷四十七 · 汉纪三十九

壬辰,皇帝在章德前殿逝世,享年三十一岁。遗诏:“不要修建寝庙,完全依照先帝的法制。”

范晔评论说:魏文帝称赞明帝精明严谨,章帝是位宽厚长者的典范。章帝一向了解人,厌烦明帝苛刻严厉,凡事都采取宽松和缓的态度;他奉承明德太后,尽心尽孝道;他减轻徭役赋税,百姓因此得到好处;他又以忠恕之心行事,用礼仪之乐来教化百姓。称之为长者,不是很合适的吗?

太子即位,只有十岁,尊皇后为皇太后。

三月,丁酉日,按照先帝的遗诏,将西平王刘羡改封为陈王,六安王刘恭改封为彭城王。

癸卯日,皇帝葬于敬陵。

南单于宣死亡,其长子屯屠何即位成为休兰尸逐侯鞮单于。

太后临朝听政,窦宪作为侍中主管机密事务,出使宣布诏书;窦宪的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窦笃的弟弟窦景、窦寰同时任中常侍,兄弟都在朝廷亲信的重要位置上。窦宪门客崔骃写书信劝诫窦宪:“《左传》说:‘出生富贵的人容易骄傲,出生高贵的人容易傲慢。’生来就富贵而不骄傲的人,是没有的。今天您受到的宠禄刚刚丰厚,百官都在观察您的品行,怎么可以不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以免永远留下不好的名声呢!从前冯野王因为外戚身份而居高位,被称为贤臣;近代阴卫尉克己复礼,终得多福。外戚之所以遭到时人的非议,给后世带来祸患,大概是因为满足现状而不自省,地位高而有仁爱之心却不足够吧。汉朝建立之后到哀帝、平帝之时,外戚有二十人,能够保全家族的,只有四个人。《尚书》说:‘以殷朝为鉴,’这难道不是要慎重对待的吗?”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汉献帝驾崩后的情况和遗诏的内容,以及新皇帝即位后的一些事情。

“资治通鉴·卷四十七·汉纪三十九”是这首诗的第一句。这里的“资治通鉴”是指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该书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公元960年)的历史。全书共294卷,256万字,记述了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壬辰”是这首诗的第四句。这里指的是汉献帝刘协驾崩的具体日期。据《后汉书·孝献皇帝本纪》记载,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汉献帝刘协被迫禅让给曹丕,东汉王朝结束,进入了三国时期。这一年就是壬辰年。

诗中的“遣诏”是指汉献帝刘协派遣使者颁布的诏书。诏书通常用于发布命令或指示,传达皇帝的意志或国家的决策。在古代,诏书需要经过严密的审查和修改,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权威性。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汉献帝驾崩后情况的描述。汉献帝刘协在临终前留下了遗诏,要求不要为其修建寝庙,而要按照先帝的法制进行丧事的处理。这表明汉献帝对生前所受的批评和压力深感内疚,希望以低调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一生。

“范晔论曰: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这句则是引用了范晔的评论来说明汉文帝对明帝刘协的评价。范晔是东晋时期的历史学家,他对东汉末年的诸多人物和事件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评论。他的评论常常带有个人的观点和情感色彩,但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见解。

“太子即位”一句描述了汉献帝驾崩后新皇帝即位的场景。根据《后汉书·孝献皇帝本纪》,汉灵帝刘辩被废黜后,其年仅十岁的子刘辩继位,史称少帝。然而,由于朝政混乱和内乱不断,少帝在位仅几个月便被刺杀。之后,刘辨的弟弟刘协被拥立为皇帝,这就是所谓的汉献帝。

“丁酉”是这首诗的第五句。这是汉献帝刘协即位后的第三天,也就是丁酉日。根据古代历法,丁酉日通常被认为是吉日之一,因此在这一天通常会有一些重要的活动或仪式进行。

诗中的“遗诏”是指汉献帝刘协留下的最后一道诏书。根据《后汉书·孝献皇帝本纪》记载,刘协在临终前写下了遗诏,要求大臣们不要为他修建寝庙,要按照先帝的法制来进行丧事的处理。这显示了刘协对生前所受的压迫和批评深感愧疚,希望通过低调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一生。

“太后临朝”一句则描述了汉献帝驾崩后太后接管政权的情况。根据《后汉书·孝献皇帝本纪》,刘协驾崩后,年幼的刘辩继位,但由于朝政混乱和内乱不断,刘辩在位不久便被刺杀。之后,刘协的弟弟刘协被拥立为皇帝,这就是所谓的汉献帝。由于刘协年幼不能处理国事,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掌控朝政大权。

“窦宪以侍中内干机密”一句则提到了窦宪这位官员。窦宪是东汉末期的一位重要官员,曾任侍中一职。侍中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官职,负责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议和决策。而内干机密则表明窦宪在朝政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权力。

“出宣诰命”一句描述了窦宪奉命出使宣读诏书的场景。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曾奉命出使匈奴等地,宣示汉朝的威德。然而,由于他的行为过于张扬和跋扈,最终导致了他的失宠和失败。

“弟笃为虎贲中郎将”一句则提到了窦笃这位官员。窦笃是窦宪的弟弟,官至虎贲中郎将。虎贲中郎将是一个高级将领的职位,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和护卫皇宫。

“笃弟景、寰并为中常侍”一句则描述了窦家兄弟都在朝廷担任要职的情况。窦氏家族在东汉末年和汉献帝年间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势。他们不仅担任着重要的官职,还参与了政治和军事事务。

“兄弟皆在亲要之地”一句则概括了窦氏家族在朝政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要官员,掌握着重要的权力和资源,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宪客崔骃以书戒宪曰”一句则是引用了崔骃给窦宪的一封信。崔骃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这封信可能是他在给窦宪写信的过程中写下的,旨在提醒窦宪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曰:‘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慠。’生富贵而能不骄慠者,未之有也!”一句则是崔骃在信中给出的箴言。他认为,生于富贵之家的人往往会变得骄傲自满,这种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对于那些生于富贵之家的人,如果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那么他就能做到不骄不傲、不卑不亢。这也是他通过这封信想向窦宪传达的一条箴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