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以讨张角功,封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
秋,七月,三辅螟。
皇甫嵩之讨张角也,过鄴,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是奏嵩连战无功,功费者多,征嵩还,收左军骑将车印绶,削户六千。八月,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为副,以讨北宫伯玉;拜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
九月,以特进杨赐为司空。冬,十月,庚寅,临晋文烈侯杨赐薨。以光禄大夫许相为司空。相,训之子也。
谏议大夫刘陶上言:“天下前遇张角之乱,后遭边章之寇,今西羌逆类已攻河东,恐遂转盛,豕突上京。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无一前斗生之计,西寇浸前,车骑孤危,假令失利,其败不救。臣自知言数见厌,而言不自裁者,以为国安则臣蒙其庆,国危则臣亦先亡也。谨复陈当今要急八事。”大较言天下大乱,皆由宦官。宦官共谗陶曰:“前张角事发,诏书示以威恩,自此以来,各各改悔。今者四方安静,而陶疾害圣政,专言妖孽。州郡不上,陶何缘知?疑陶与贼通情。”于是收陶下黄门北寺狱,掠按日急。陶谓使者曰:“臣恨不与伊、吕同畴,而以三仁为辈。今上杀忠謇之臣,下有憔悴之民,亦在不久,后悔何及!”遂闭气而死。前司徒陈耽为人忠正,宦官怨之,亦诬陷,死狱中。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解析张角之乱及其对东汉的影响
- 引言
- 张角起义背景与影响
- 张让等宦官在起义中角色
- 张温、袁滂等人的军事贡献
- 张角起义爆发
- 起义爆发时间与地点
- 张角起义原因分析
- 张让等宦官对起义态度
- 张角起义过程
- 起义初期军事行动
- 张让等宦官对起义支持
- 张温、袁滂等人军事表现
- 东汉应对策略
- 皇甫嵩讨伐张角
- 张温、袁滂等人军事部署
- 张让等宦官在军中角色
- 张角起义影响
- 对东汉政治结构冲击
- 对经济与社会影响
- 对张让等宦官政治地位冲击
- 东汉应对措施
- 皇甫嵩讨伐张角成效
- 张温、袁滂等人军事表现
- 张让等宦官被处理情况
- 张角起义历史意义
- 对东汉历史转折点作用
- 对后世影响及启示
- 对宦官制度反思
- 结语
- 张角起义对东汉长远影响
- 对后世历史教训总结
- 对现代政治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