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赦天下。
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
卓议大发兵以讨山东。尚书郑泰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泰曰:“非谓其然也,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明公出自西州,少为将帅,闲习军事。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也。况王爵不加,尊卑无序,若恃众怙力,将各棋峙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也。且山东承平日久,民不习战;关西顷遭羌寇,妇女皆能挟弓而斗,天下所畏者,无若并、凉之人与羌、胡义从;而明公拥之以为爪牙,譬犹驱虎兕以赴犬羊,鼓烈风以扫枯叶,谁敢御之!无事征兵以惊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为非,弃德恃众,自亏威重也。”卓乃悦。
辛亥,赦天下。
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
癸酉:这个日子在古代的历法中没有记载,但结合上下文,可以推断是农历的一天。
【译文】
辛亥日,宣布大赦天下。
癸酉日,董卓派郎中令李儒用毒酒杀死了弘农王司马辩。
癸酉:这个日子在古代的历法中没有记载,但结合上下文,可以推断是农历的一天。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董卓废少帝刘辩的故事。董卓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决定杀害刘辩。他派遣李儒前往弘农王处,使用毒药将其毒死。在这个过程中,郑泰对董卓的行为表示了反对,他认为董卓的行为只会让民众更加反感,而不会取得实际的效果。
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董卓的权力欲非常强烈,他想要通过废掉少帝来加强自己的地位。然而,他并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郑泰的智慧和勇气,他敢于直言不讳地反对董卓的决定,显示了他的正义感和忠诚。
这首诗通过对董卓和郑泰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于公正和道德的追求。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