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甲子,车驾出宣平门,当渡桥,汜兵数百人遮桥曰:“此天子非也?”车不得前。傕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前,兵欲交,侍中刘艾大呼曰:“是天子也!”使侍中杨琦高举车帷,帝曰:“诸君何敢迫近至尊邪?”汜兵乃却。既渡桥,士众皆称万岁。夜到霸陵,从者皆饥,张济赋给各有差。傕出屯池阳。丙寅,以张济为票骑将军,开府如三公;郭汜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皆封列侯。又以故牛辅部曲董承为安集将军。郭汜欲令车驾幸高陵,公卿及济以为宜幸弘农,大会议之,不决。帝遣使谕汜曰:“弘农近郊庙,勿有疑也。”汜不从。帝遂终日不食。汜闻之曰:“可且幸近县。”八月,甲辰,车驾幸新丰。丙子,郭汜复谋胁帝还都郿,侍中种辑知之,密告杨定、董承、杨奉令会新丰。郭汜自知谋泄,乃弃军入南山。
《资治通鉴》:汉献帝的困境与抉择
【注释】
- 《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的中国古代史书,由北宋司马光编纂。
- 秋,七月:东汉建武以来的秋季,通常指一年中的第三个季度,即九月到十一月。
- 甲子:古代纪日用干支表示,甲为天干的第一位,子是地支的第一位。此为农历七月一日。
- 车驾:指皇帝的车驾。
- 汜兵:郭汜的军队。
- 侍中刘艾:汉朝宫廷内的顾问官员,负责处理宫中事务。
- 张济:东汉将领,后成为车骑将军,参与平叛。
- 郭汜:东汉末年军阀,曾试图挟持汉献帝迁都。
- 弘农:今河南洛阳附近地区,当时是东汉都城。
【赏析】
本篇记述了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七月,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新丰(今陕西渭南),面对郭汜的逼迫和张济、杨定等人的反对,以及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的围困,不得不放弃长安,东逃至新丰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七月一日,汉献帝的车驾出宣平门,欲过护城河桥,但被郭汜军数百人拦截。他们声称这是天子,要求献帝下车,否则不让通过。在侍中刘艾的呼喊下,皇帝才让侍从高举帷帘以示身份,郭汜见状才放行。
随后,郭汜再次试图逼迫献帝还都,但遭到侍中种辑的揭发和反对。郭汜最终放弃了这一企图。献帝得以继续东行,途中受到士众的欢呼支持。
整个事件反映出汉献帝在政治危机下的无力感和孤立无援。他不仅面临外部的军事压力,还有朝中大臣的背叛和内讧。尽管有杨奉等将领的保护和支持,但这种局面仍难以扭转。此事件的叙述不仅展示了汉室的衰落,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皇权的脆弱性和宦官势力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