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杨大都督妫览、郡丞戴员杀太守孙翊。将军孙河屯京城,驰赴宛陵,览、员复杀之;遣人迎扬州刺史刘馥,令往历阳,以丹杨应之。览入居军府中,欲逼取翊妻徐氏。徐氏绐之曰:“乞须晦日,设祭除服,然后听命。”览许之。徐氏潜使所亲语翊亲近旧将孙高、傅婴等与共图览,高、婴涕泣许诺,密呼翊时侍养者二十馀人与盟誓合谋。到晦日,设祭。徐氏哭泣尽哀,毕,乃除服,薰香沐浴,言笑欢悦。大小忄妻怆,怪其如此。览密觇,无复疑意。徐氏呼高、婴置户内,使人召览入。徐氏出户拜览,适得一拜,徐大呼:“二君可起!”高、婴俱出,共杀览,馀人即就外杀员。徐氏乃还縗纟至,奉览、员首以祭翊墓,举军震骇。孙权闻乱,从椒丘还。至丹杨,悉族诛览、员馀党,擢高、婴为牙门,其馀赏赐有差。

这首诗是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描述了孙翊与妫览、戴员之间的斗争。诗中详细记录了孙翊的被杀过程以及徐氏的智谋。

诗中提到“资治通鉴·卷六十四·汉纪五十六”,这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记录了东汉末年的许多重要事件。在这部史书中,孙翊和妫览、戴员之间的争斗被详细记载。诗中描述了孙翊被杀的过程,包括孙河的介入、徐氏的计谋等。

诗中的“徐氏绐之曰:‘乞须晦日,设祭除服,然后听命。’”反映了徐氏的智慧和果断。她通过请求在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进行仪式来表示自己的诚意,同时为孙翊举行葬礼并解除其武装,从而争取时间进行计划。这个细节展示了徐氏的策略和智慧。

诗中还提到了孙河的介入和刘馥的派遣。这两个人物都是关键的角色,他们的行动对后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孙河作为将军,他的决策和行动直接影响了局势的发展;而刘馥的派遣则是为了稳定军心,确保军事行动的成功。

诗中提到孙翊的墓地被祭祀以及孙权的决策。这些行为都反映了对英雄的纪念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孙翊的牺牲和胜利最终使得孙吴政权得到了巩固,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英雄主义的认可和尊崇。

这首诗通过对孙翊被杀过程的详细描述,展示了孙吴政权的成立和发展。同时,它也强调了智谋和策略在历史冲突中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