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有星孛于东井。
高幹以并州降,操复以幹为并州刺史。
曹操之围鄴也,袁谭复背之,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攻袁尚于中山,尚败,走故安,从袁熙;谭悉收其众,还屯龙凑。操与谭书,责以负约,与之绝婚,女还,然后进讨。十二月,操军其门,谭拔平原,走保南皮,临清河而屯。操入平原,略定诸县。
曹操表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藏印绶于武库。是岁,度卒,子康嗣位,以永宁乡侯封其弟恭。操以牵招尝为袁氏领乌桓,遣诣柳城,抚慰乌桓。值峭王严五千骑欲助袁谭,又,公孙康遣使韩忠假峭王单于印绶。峭王大会群长,忠亦在坐。峭王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馀万,又有扶馀、濊貊之用。当今之势,强者为右,曹操何得独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汝君臣顽嚣,今恃险远,背违天命,欲擅拜假,侮弄神器;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徒跣抱招,以救请忠,左右失色。招乃还坐,为峭王等说成败之效,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敬受敕教,便辞辽东之使,罢所严骑。
诗句“冬夜,有星孛于东井”,意在描绘一幅古代天文景象,其中“东井”指的是中国古代星宿之一,具体是指位于东方天空的一个星区,而“孛”则是古代天文学中对于星星运行轨迹异常的形容。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 原文节选与译文:
- 原文节选:冬,十月,有星孛于东井。
- 译文:冬季,十月份,有一颗星在东井出现并发出光亮。
- 关键词解释:东井是古代二十八宿之一,古人以它为观测时间的标志。此句通过“冬、十月、有星孛于东井”的排列,形成了时间背景,突出了这一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点。
- 诗中人物关系梳理:
- 高幹(并州刺史),曹操(东汉末年丞相、大将军)
- 根据史料记载,高幹曾因曹操的军事行动而投降,随后曹操又任命他为并州刺史。这表明两人之间存在军事征服与降服的关系。
- 诗中情节与主题:
- 从诗歌内容来看,此诗主要围绕曹操处理与高幹之间的关系展开,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行动和对东井星象的观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
《资治通鉴·卷六十四》中的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体现了作者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天文知识及其在政治决策中的应用。